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铁1号线老车票
何幼平
  ◆ 何幼平

  今天,在我们的脚底或头顶,来来往往奔驰着十多条地铁线路;上上下下移动着七百万旅客人流。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已经时刻离不开地铁列车的身影。不过在规划上海地铁建设初步草案时,却是把“备战”而不是“民用”作为第一功能考虑的。

  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交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提出建造地铁。2年后筹建处成立,正式启动方案设计和技术论证。出于战备要求,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上海所处的战略地位,从巩固国防建设原则出发,应将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以抵御核武器爆炸所产生的破坏力。但经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对浅、中、深3种埋设方案分别论证后发现,由于上海特殊的地质条件,若地铁置于300至350米下的基岩层,技术没把握、经济不合算。通过测算,以“一井、一站、一公里区间”为单位,覆土20米需花4000多万元人民币;40米是6000多万;60米为1.1亿;再深,造价更大,且难以证实深埋的必要性。所以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探索平战结合,采取浅埋方案进行工程性试验。隧道工程局先在浦东塘桥作盾构掘进试验。1963年3月,继续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63米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城建局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结论:上海地铁应以浅埋为主,隧道顶部覆土6米左右,即不至于影响地下管线和房屋基础。人防能力基本上可以符合平战结合的一般标准。

  1964年11月,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978年2月,漕溪路响起了隆隆机械作业声,一条长约1070米的区间隧道和一个长约180米的车站开工。尽管这段试验工程的功能定位尚未摆脱“战备”框框的束缚,但最终竟成了地铁1号线的一部分。

  地铁1号线一期,南起锦江乐园,北到上海火车站,全长16.21公里,设车站13座(地面2座、地下11座),总体技术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1993年1月10日,首列进入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上行正线试车调试。1994年12月12日,全线开通调试。1995年4月10日,向社会开放试运营。

  同事董小姐的父母动迁到锦江乐园附近,她每月前去探望,是最早享受上海地铁快捷便利的人群之一。我“妒忌”她坐地铁,更“眼红”她手中硕果仅存的一张使用过的地铁票。于是软磨硬泡设法给“夺”过来,成为我收藏本里的“头牌”。我相信沪上收藏界持有上海地铁龙头老大——1号线一期老车票的为数不多。不过打量这张宝贝却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该票面上印刷的所有文字均系繁体字。难道是有关部门仔细周到为港澳台同胞着想?还是另有原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明代竹雕《渔翁》
地铁1号线老车票
淘来的青花粉彩墨床
翰墨有声绘风流
老上海代用币——“朱葆三路银元酒吧”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地铁1号线老车票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