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上海代用币——“朱葆三路银元酒吧”
耿毅
  ◆ 耿 毅

  此枚币重5.5克,厚1.3毫米,直径24毫米,光边。正面内圈中“20”为面值,省略分值单位,其外有正圆线围绕,中间一条竖线又分成二种背景底图,直横线、菱形线交错有致,波光粼粼,似水即财。外廓内环形书写法文“18-20 RUE CHU PAO SAN”“SILVER DOLLAR BAR”,即“朱葆三路18-20(号),银元酒吧”。

  朱葆三路,就是今天位于上海黄浦区的溪口路。关于其命名时间,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文献描述:“1926年9月2日,朱葆三去世后,为纪念其贡献,法董局破例将其一条马路命名为朱葆三路。”关于此,翻阅1924年11月20日《申报》,本埠新闻中标题为“盛竹書等组织镇海同乡会”,文中叙述:“镇海旅户商人盛竹書傅筱庵等发起组织同乡会于朱葆三路……”可见早在1924年甚至更早,这条路便已存在,绝非在其去世后命名。

  另据《黄浦区地名志》记载:“南起金陵东路,北至延安东路。全长138米,宽12米……1922年又辟筑此路,初为碎石路面,以法公董局华董朱葆三名作路名。1943年以浙江省溪口镇名更为今名。”这是老上海租界第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马路,可见其人在当时的影响和声望。

  说起朱葆三(1848—1926),原名佩珍,字葆三,祖籍浙江台州。近代上海工商界、宁波商帮、金融业等重要领袖人物。先后担任过沪军都督府财政总长、中华商业银行董事长、上海总商会会长等重要职位,成就了一代绅商的赫赫显名。当时就有“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的民谣。

  由此可以推断,此币是当时开在上海法租界朱葆三路上的一家名为“银元酒吧”的娱乐场所,作为娱乐消费抑或是赌资筹码的一枚代用币。三十年代的夜上海烟花繁盛灯红酒绿,当时以俱乐部、工会、酒吧等名义发行的代用币可谓五花八门,它的诞生就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

  细观此币正面设计,与民国广东贰毫系列银币颇为类似,背面双帆船图案,亦和民国孙像壹圆帆船银币相似。为使其更具公信力,其设计图案和形制借鉴了孙像帆船银币,及清末民国期间流通银毫的一些特点,这也是许多老上海代用币共有的设计特色之一。类似的排版、计值、帆船图案在一些老上海代用币上均可发现,大部分币质为铜、铝、镍等材料,此枚为机制铜镍合金,表面镀银,同系列还有面值“10”(分)代用币存世,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此俱乐部酒吧规模级别相对较高,其拥有者不惜工本打造独特“品牌”,并用以提供货币等值服务消费。其使用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至四十年代初。(因为1932年始铸孙像帆船银币”,俗称“三鸟”银币,而大量发行、广泛流通,在民间取得了较好信誉度和使用感,则是其后在1934年所铸“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孙像帆船银币”,至1943法租界宣告结束,朱葆三路亦更名溪口路。)

  一枚小小的银币,可以传递告知我们那么多的信息和故事,对近代十里洋场的老上海风情窥一斑而见全豹。收藏之乐亦使我们遨游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明代竹雕《渔翁》
地铁1号线老车票
淘来的青花粉彩墨床
翰墨有声绘风流
老上海代用币——“朱葆三路银元酒吧”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老上海代用币——“朱葆三路银元酒吧”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