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翰墨有声绘风流
孙梅平
  ◆ 孙梅平

  今年春花绽放时,在宜兴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诸多活动中,百年老店“闻记”后人,紫砂陶刻家闻正荣的《圆光》组合盘,从115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是社会各界对他从事陶刻事业以来的肯定,也是他默默耕耘、辛苦十多载应得的回报。

  闻正荣是怎么走上陶刻道路的?在丁山陶瓷城“金田居”他的工作室里,我们聊起了这个话题。

  闻正荣走上陶刻这条路,后又逐渐追随陈曼生陶刻风格,进而痴迷于曼生刀法,虽然一直没有名师指点,但却不缺朋友的帮助。作为同道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建明先生一直鼓励他走自己的路,坚持曼生风格;他的壶友们,每当淘到老壶的时候,也总是叫上他去观摩、研究。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悉心揣摩,闻正荣的陶刻技艺得以突飞猛进。2009年,在宜兴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建国六十周年陶刻展”上,他刻制的一只笔筒荣获了一等奖。

  2012年,上海康乐斋出版了《紫泥雅韵》一书,书中制作的绝大部分书画文人壶均由闻正荣陶刻,较好地还原了作者原来的韵味,得到了同道及书画家的好评。

  2013年,“宜兴第七届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来临之际,他创作了《圆光》组合盘,采用曼生“三角底”刀法,把金石味较好地表现在陶板上,字体浑厚,篆隶笔意较浓。内容则选取了几首七言古诗。传统的刻法,加上现代的表现形式,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人们一进展厅,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次陶刻大赛获奖,说明了闻正荣熟练掌握了陶刻技艺,有着广泛的创新思路,从文化的角度去演绎和解读陈曼生的书法和陶刻,使作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期待他今后能在陶刻中实现自己的畅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明代竹雕《渔翁》
地铁1号线老车票
淘来的青花粉彩墨床
翰墨有声绘风流
老上海代用币——“朱葆三路银元酒吧”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翰墨有声绘风流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