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法治类微信公众账号“新民法谭”中的“防骗360计”专栏,每天刊登一个市民防骗小故事,受到读者欢迎。我们在此刊登专栏集锦,希望读者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把你遭遇或听说的防骗小故事发给我们,还有机会赢取特别礼物。
“你摊上大事儿了!”
上周五,某公司白领马小姐接到了一个自称上海市公安局李警官的电话,一开口就让马小姐吃了一惊。“你涉及一起洗钱案,目前该案的主犯已经被抓获,并供述你是他的同伙。”
马小姐连连辩称不可能,李警官说此案是北京警方负责侦破,可以将电话转过去,让马小姐自己说清。很快,电话转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的陈警官那边,面对急于证明清白的马小姐,陈警官给出了一条捷径:迅速将涉案银行卡内的钱款转到公安部门安全账户内进行检查,看看是否劳动所得。马小姐分两次将卡内的钱转到了骗子的账户,骗子还认为太少,要求至少再汇款2万元。马小姐打电话给自己的小阿姨借钱,小阿姨一听马上告诉马小姐这是骗局。
在案件回访中,小阿姨连连摇头,自己一个60多岁的人都知道这是诈骗,偏偏自己是大学生的马小姐却对这样的骗局毫无招架之力。其实,防骗关键在于知骗,不知道、不了解就完全有可能上当。
综观此类骗局,有一个非常类似的环节,就是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政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说当事人涉案了,违法了,当事人为了证明清白,避免惩罚,往往会言听计从。
【小编提醒】一、政法机关绝对不可能通过电话沟通案情,更不可能通过电话进行通缉、抓捕,二、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开设安全账户,也不可能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汇款,三、如果要找当事人了解相关情况,政法机关大多都会通过当地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联系,遇到这种涉及案件、涉及政法机关的陌生电话,可以直接拨打110。
耳听未必实 眼见未必真
“什么?你没让我汇款?我已经打钱了!”听到丈夫的话,卢女士傻了眼。近日,青浦警方接报一起新型诈骗——“原声录音诈骗”,让人感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不仅耳听未必实,眼见也未必真。
原来,代先生前几天在一个分类信息网站上看中一辆二手工程车,开价5.4万元,只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很划算。”代先生心动了,便与“卖家”电话联系。电话中,两人相谈甚欢,于是代先生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双方约好择日现场看车。
挂断电话前,“卖家”提出,希望代先生再留一个电话号码给他,理由是万一联系不上他,可以用作后备。代先生将妻子电话留下,并告诉对方:“这是我老婆的手机,找不到我,可以找她。”
根据约定,6月11日下午,代先生独自一人到青浦看车,但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卖家的出现。与此同时,妻子卢女士的手机响了,显示的是丈夫的号码,但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显示通讯录里的名字。有些奇怪的卢女士接听电话,“一开始不是我老公的声音,对方自称卖家。”卢女士说:“电话里说我丈夫对车很满意,让我去银行汇款。”卢女士有点怀疑,就让对方喊丈夫听电话。“电话接起来,里面确实是我丈夫的声音。他说,车不错,想买下来,可以付款。”
卢女士还是半信半疑,挂了电话后又拨打老公电话,不料都是忙音。接着她接到丈夫手机号码的短信,告诉她汇款账号。妻子想想应该不会错,便将车款打了过去。
随后,卢女士又反复拨打丈夫电话,足足20分钟后,电话终于打通,代先生还在原地等着卖家,夫妻一沟通,卢女士才发现自己受骗了。
警方分析,骗子很可能在和代先生通电话时偷偷录音,随后通过“任意显”软件,在卢女士手机上显示丈夫号码,令她放松警惕,再播放剪辑后的录音,让她信以为真。
【小编提醒】大额汇款前,一定要亲自拨打电话确认,不要回拨别人提供的电话,而是要自己输入号码拨打,打不通,也要等到打通为止。
“有钱领”不一定是好事!
经过不断宣传,不少市民对以转账为主要手段的电信诈骗心存警惕。因为上钩的人减少了,骗子的手法升级换代,又开始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行骗,借“领钱”而非“付钱”来消除市民的戒心——当心,“有钱领”不一定是好事情!
上周三的下午,张阿婆的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为:“社保局通知,您是第三批社保补贴人员,补贴金额为3180元人民币,请及时与156***联系,过期无法重新领取。”
出于好奇,张阿婆拨打了电话,一名自称是社保局工作人员的男子在电话中给了张阿婆一个电话号码,让她拨打这个电话详细了解。张阿婆拨打后,一名女子告诉她,补贴金额将转账到她的农业银行卡里,她只要带着银行卡去ATM机领取即可。
平常颇为谨慎的张阿婆心想,领钱应该不会有事,便赶紧来到银行。女子煞有介事地打电话问张阿婆:“补贴已在30分钟前发放,你收到了吗?”张阿婆在ATM机查询发现,卡内余额并无增加。对方听后说,很有可能是张阿婆的卡号与他们的卡发生冲突导致,让张阿婆在ATM机上激活自己的卡号。
张阿婆根据对方的指令,在ATM机上先按左边某键,再按右边某键,最后输入所谓的验证码,一个流程下来,张阿婆以为自己是在激活银行卡,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却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已从她的卡上成功转账4617元到陌生人的卡中。“不是激活吗?怎么会转账呢!”吃惊的张阿婆急忙拨打对方电话,该号码却已成空号,她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立即报警。
【小编提醒】看到“有钱领”,千万别昏头,所有补贴调整发放都会通过正规媒体发布,有正规通知送达。凡是短信、电话等通知的社保补贴、购车退税等“喜讯”,都要打问号,一定要告诉其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