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德国新媒体艺术家,任上海多个博物馆、展示馆的创意设计总监;妻子是中国时尚艺术家,任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教授。
飞苹果和杨青青,在上海相识,在上海扎根,一位全心展馆设计,一位倾情教书育人,这对艺术伉俪在设计之都共谱恋歌。
因为爱情成“中国通”
在2013年上海会展论坛上,42岁的飞苹果作为压轴嘉宾发表演讲。流利汉语、中式幽默引起现场笑声、掌声不断,他坦言这份“精通”得益于他的中国妻子。
1997年,飞苹果从巴黎高等艺术大学毕业后,直闯上海滩,在艺术圈声名渐起,一年半后与形象设计师杨青青结识。“与青青共同完成一档中西艺术家对话的栏目,第一次见面,我爱上她,送了一朵柠檬色小黄花。”访谈第二天,飞苹果就向杨青青发起猛烈追求攻势,并决心恶补汉语和中国文化。1999年,两人步入婚姻。然而,难题来了,青青要到法国深造,苹果却想赴美创业,终于德国小伙妥协:“OK,我现在陪你去,但你学成后要陪我去世界上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
“德国佬”设计中国馆
飞苹果自己也没料到,5年后,上海成为他最想去的地方。“上海有一种野草般的原始生命力吸引着我。”2004年,他在苏州河畔创办飞来飞去新媒体展示设计公司,杨青青也信守承诺随夫返沪,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当代艺术与时尚创意。
走进老仓库改建的工作室,墙面上铺满铅笔手绘稿和空间效果彩图。上海国歌纪念馆、上海天文博物馆、苏州高新区展示馆、广东科技馆……飞苹果的新媒体展馆设计和工程服务已遍布全国。
不过,令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应邀担任中国馆多媒体艺术总监和城市足迹馆的序厅总设计师,创意实现“清明上河图”“意象竹林”“幻城”等展项。“我有幸通过多媒体手段,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在世界眼前。”
每天送花坚持多年
晚上8时,飞苹果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家,门口的落地玻璃瓶中又新添一支向日葵。“不,在我们家这叫‘向青葵’,因为青青就是太阳。”
虽然工作时有些严谨甚至刻板,但生活中的飞苹果温情而浪漫。昨天荷花、前天黄菊、大前天薄荷草……他每天都会送花给妻子,一支或是一束,已坚持7年多,风雨无阻。生日时飞苹果特意为她制作一本画册记录每天的花,取名“两个傻瓜的爱情故事”。
“他希望妈妈像花一样美丽,有次凌晨花店关门就送了一朵烧烤花菜,插在一次性饭盒上!”念初二的女儿青苹果抢着回答。飞苹果和青青有三个孩子,他们同样是飞苹果的灵感源泉,在设计上海儿童博物馆时,吉祥物“咕噜咕噜”的创意正是来自孩子们。
上海就是“苹果的根”
妻子是大学教授,飞苹果对讲台也不陌生,他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东方学者”称号,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开设课程,并耗时4年著作新媒体艺术教材,培养大批年轻设计师。
一个从事当代艺术,一个从事传统艺术,飞苹果与杨青青经常碰擦出火花,“她是我最害怕的观众,却也是最好的评委。”在家里,汉语是通用语言,英语、德语和法语只是辅助,飞苹果希望孩子们从小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我们喜欢上海,它活泼可亲,有激情活跃的文化艺术,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每天都有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