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米线!
外地人来昆明,首先一定四处找过桥米线。
昆明本地人常去且有口皆碑的,一家是昆百大新世纪广场后面、消防队边上小街的“建新园”,已经开了几十年。过桥米线无火烹饪艺术和独一无二的吃法,其奥妙主要就在汤上。过去,生活条件不够优越,过桥米线讲求油多,其实这也是过桥米线保温的诀窍所在。现在人们又偏爱清淡,但建新园极力保持过桥米线“油多”的传统,因为这才是真正老昆明的口味。
在江氏兄弟创建“桥香园”之前,昆明人从没想过把米线当成快餐来卖。然而“桥香园”用标准化、流程化的系统管理、大众化价格和统一配送,在米线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保持着其正统的味道。
还有一家,几乎从小在昆明长大的人都会向你推荐,那就是他们从小吃到大、圆通寺旁边的“新世界过桥米线”,号称“昆明第一家”,常常在排队。
当然,除了如此知名的过桥米线,昆明其实还有无数小吃:从气锅鸡到豆花米线、罐罐米线,从卤面、烤饵,到豌豆粉、烧豆腐、抓抓粉……
老宅好味
有意思的是,偌大一个云南省,在漫长中国历史上才出过一个状元,而这个云南唯一状元发起重建的石屏会馆,过去是为在昆明读书的石屏籍学生和商人提供临时的食宿;现在它成了一个规模宏大、非常具有云南特色的餐馆,天天满座——可见昆明人多爱吃!
靠近翠湖的高坡上,起了三进的大宅子,青石板小院泛着光,走马转角楼风格的两层木楼,斗拱飞檐,摆设清末家具。小心移步,仿佛走进了史书;凭栏远眺,是昆明闹市灯火,恍如隔世。
这里的招牌菜太多:汽锅鸡、乳饼、八宝饭、煎鱼、小刀肉、凤尾菜、瓦片肉……石屏豆腐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道。
从选豆、磨豆、点豆浆等近十个工艺流程,它更像一门考究的艺术,奇特之处在于必须用石屏特有的天然井水(俗称“酸水”)点卤。令人叫绝的是,曾有人把当地井水运到昆明,请师傅点制豆腐,试了无数次都未成功。
当日从石屏运来的豆腐,被烤得金黄,入口香脆,齿颊留香。
春城食花
每天清晨和傍晚,昆明火车北站会开行四对“米轨”列车,乘客们大多都是郊区的菜农,满载菜蔬而来,风尘仆仆而去。
这是中国现存仍在运营的最古老的米轨铁路客运,也是全国唯一运行在城区的米轨火车,而这条米轨,就是曾经的滇越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线。
在滇越铁路南站原址的对面,墙上的挂钟时间永远停留在10点10分。芭蕉掩映着明黄色法式庭院,绿色百叶木窗,曾经的铁路办公区被改造成了“1910火车南站”主题餐厅,然而上世纪初期浓郁的法国气息仍在各个角落弥漫。
招牌菜“宝秀金条”,来源于云南常见的小吃稀豆粉(豌豆),加上葱姜蒜末辣椒粉,就着一根刚出锅的金黄酥脆油条,够味!
春城无处不飞花,别的城市里金贵的花,在这里全都入了菜:腌菜炒棠梨花、茉莉炒鸡蛋、金雀花炒肉、苦刺花素炒、石榴花做成腌菜、芋头花跟茄子一起加豆酱炒、虫草花炖汤,还有核桃花、南瓜花…… 文图/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