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责任在人为
菲律宾由大约7000个岛屿组成,处于全球风暴最活跃的地区。
美国迈阿密大学飓风专家布莱恩·迈克诺尔迪认为,“海燕”重创菲律宾,天气因素只占一小部分,75%至80%的责任应该归咎于人。
气象学家说,重灾区的极度贫困和人口激增“放大”了“海燕”的破坏力。
世界银行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菲律宾超四成人口住在易受台风影响、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而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塔克洛班市,过去40年间人口增加两倍,从原来的7.6万人增至22.1万。
建筑条件太简陋
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塔克洛班市三分之一的住宅外部为木墙,七分之一的住宅的顶棚是茅草。
迈克诺尔迪说,这样的建筑条件,即便是比“海燕”威力小的台风,也会带来巨大损失。“这些住宅都是定时炸弹,而城市规模在过去50年间扩大一倍、两倍,甚至三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热带气象教授克里·伊曼纽尔说:“这场非常强劲的台风袭击了世界上最脆弱的地方,这就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
救援面临困难多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高级官员约翰·金11日呼吁各方伸出援手,协助菲律宾赈灾。“灾区损失规模巨大,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应灾反应。”
现阶段,救援人员面临道路中断、机场受损和通讯不畅等困难。金提醒,灾区防疫是当务之急。
“赈灾部队一旦抵达重灾区,首要任务是掩埋遇难者遗体,因为这事关那里的公共卫生安全。”
日本共同社11日报道,在塔克洛班,许多尸体堆在街头,一些尸体已经开始腐烂。电视台的画面显示,自9日起,在莱特岛的塔纳万市,一些装有腐烂尸体的塑料袋子和毯子就摆放在露天场所或路边。
美国国防部11日证实,“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于当晚起航,前往菲律宾海域支援救灾,预计48至72小时内抵达菲律宾海域。
杜鹃 (新华社供本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