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对实施满月的汽车“三包”新规落实情况作出回应。目前共有88家汽车生产者进行汽车三包信息备案发布。其中国产汽车61家,进口汽车27家,涉及134个品牌、4407个车型、29868个销售修理网点。技术专家咨询人员库逐步建成,全国31个省区市20206名专家在汽车三包专家管理系统上提交申请材料,有2369名专家被聘用。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和质监部门负责汽车三包争议处理的工作机构逐步就位,并开始受理家用汽车消费者有关汽车三包的投诉和咨询。
“质检部门发现部分汽车生产商信息备案公开不规范,部分汽车经营商违规减免规避三包责任,侵害消费者权益,”陈熙同说。个别生产商备案信息内容存在缺项、漏项等问题,有40家备案车型信息不全、36家的4S店不完整等;少数汽车生产者备案的三包凭证内容不规范,三包凭证中明示汽车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少于国家标准要求,易损耗零部件、特殊零部件种类范围多于国家标准等。
部分汽车生产者在《维修保养手册》等随车文件中,有“消费者只能在4S店维修保养,否则不承担三包责任”等霸王条款;部分汽车4S店在购车合同中设置了类似的“附加条件”,超出汽车三包规定的三包责任免除范围。部分销售商规避三包责任,没向用户提供三包凭证,也不提供任何质量担保。
另据了解,1-9月实施汽车产品召回活动97次,涉及车辆269.4万辆,同比分别增加43次、13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6%、99.0%。
在全部召回活动中,国产合资品牌汽车召回24次,涉及车辆194.2万辆,占召回总数的72.1%;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召回23次,涉及车辆34.9万辆,占召回总数的13.0%;进口品牌汽车召回50次,涉及车辆40.3万辆,占召回总数的14.9%。
涉及汽车总成的召回统计,因制动/车轮问题而召回的数量最多,召回24次共计68.7万辆,约占召回总数的25%;因发动机缺陷召回16次,共62.0万辆,约占23%,排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转向/悬架问题,召回14次共计59.2万辆,约占22%;其他依次为动力传动系统缺陷(14次,42.0万辆,占16%)、电子电器缺陷(22次,23.9万辆,占9%)、车身部分缺陷(7次,13.5万辆,占5%)。 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