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制造者? 受害者?
徐轶汝
  徐轶汝

  前两天去新家工地“视察”,大门紧闭,屋内师傅正在开槽,冲击钻高分贝的噪声盖过了一切。我发现门上贴了张纸——我家有两岁小孩,每天下午要睡午觉,这两天一听到装修噪声就哭个不止,能否避开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段?

  我把纸拿给师傅看,师傅说,本来一天里能干活的时间就没几个小时,再减少两小时,什么时候能完工?也罢,物业要求每天下午5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以及双休日,不能产生噪声。我们既已严格遵守,就没必要再让步了。何况装修没噪声,怎么可能?

  这么一想,随手就把这张纸扔在了一堆垃圾中。第二天一早,“报应”来了,睡梦中被楼上邻居的砸墙声惊醒,一声声闷响,连贯又规律,仿佛锤打的不是墙,而是心。一看表,8时差2分,罢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社会生活噪声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在公园里大跳广场舞的大妈,也许正被隔壁邻居的宠物狗叫得心烦意乱;几家毗邻的商场同时以高音喇叭促销,结果顾客被“吵”走。我们渴望安宁的生活环境,却不肯牺牲一点点个人利益。广场舞被“扔水弹”“放藏獒”“鸣猎枪”“泼大粪”的事件屡屡发生,纠纷不断激化。

  上海在今年3月颁布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始终居高不下,环保、公安等部门的执法究竟该如何分工?到今天都没有明确。想想也能理解,处理这样的纠纷,太难了。市民唱歌跳舞是一种正常诉求,健身场地不够,涌向广场、公园是必然;周边居民渴望安静,同样是合理要求。要平衡各方,绝不能“一罚了之”。

  目前来看,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是街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组织制定辖区的公共场所噪声控制规约,规约可以严于《办法》,通过合理划分活动区域、错开活动时段、限定噪声排放值等方式,避免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但制定规约的大前提,仍然是这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盼望噪声制造者和受害者能坐下来,心平气和,换位思考,各退一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广告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早间点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专版
   第B11版:市场之窗
   第B1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小金库
顶层设计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
让驾照搞不定?
制造者? 受害者?
谁来保障轮椅老人的下次出行?
欲解无证设摊难题不妨问计于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制造者? 受害者? 2013-11-14 2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