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我们的市场估值。表面上,A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1.4倍,但深入分析,我们的A股也有“基尼系数”失调的问题。以50指数为代表的银行股、蓝筹股的市盈率是7倍,而以创业板等为代表的市盈率是55倍。正因为A股中贫富差异极为悬殊,导致股民无法选择,好股票便宜,但是数量有限,垃圾股很多,又充满陷阱,上市公司业绩贫富不均的困境才是当前投资者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市场15-30倍市盈率的公司是市场的主流,那投资者的选择余地就会大,不会沉迷于投机。而我们的市场,15-30倍的公司数量不到24%,让股民信心如何能够不缺失呢?
回头再来看当下市场的低迷,A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现在的调整放长一点看,其实也是下一次行情的前奏。目前A股的机会指数正在抬升,随着市场的下跌,机会必然越来越好。
下一次机会来临,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呢?10月份我们介绍过从净利润如何选股,这次我们聊聊从成长性角度如何选股。投资股票,重要的是投资公司的成长,而公司的成长受宏观、行业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普通投资者一方面受专业性的约束,另一方面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难度很大。
通过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 成长的复杂因素迎刃而解。收入是公司利润来源的根本,更是利润的先行指标。一个公司,如果收入不能上升,利润会成为无本之源,收入上去了,市场环境稍有改观,比如价格开始上涨了,那么利润可能会快速反映出来。和利润相比,收入指标显得“干净”得多。净利润有很多“包装”因素,如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都可能是包装材料,在分析利润时要小心地剔除这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而分析公司收入要考虑这些“包装”因素就要少得多。
如果一家公司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样的公司竞争力就更强了,应该值得投资格外的关注。例如,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GDP增速跌至个位数,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相当不利,如果在这一时期上市公司业务仍能快速增长,就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我们假设在一年前通过下面三个条件选择成长性的公司:
1.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以上
2. 市盈率15-30倍之间
这样的选股有什么效果呢?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大半年是题材股的天下,但是即使在爆炒题材的环境下,资金并没有放弃对价值成长型公司的追逐,根据新东风网的统计,上述方法一年前选股到11月13日70.4%上涨,29.6%下跌,平均涨跌幅23.7%,上证指数同期涨跌1.6%,相对上证强14倍。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将在本周六下午1:30在曹杨路500号12楼和大家沟通,欢迎参与。
毛羽 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