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了孵化平台
大学科技园泛指以大学、科学院所的科研力量为依托,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机构。其中,由科技部和教育部考核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上海市经济学会提供的一组数据,在上海最具典型性、规模最大、最集聚科技创新创业实力的杨浦大学科技园,已率先摆脱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困境,招商环境向好急转,注册总户数同比增率达48.12%,资金总数同比增率达157.55%。无论国税还是地税,都基本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有些科技园还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例如,自2007年杨浦大学科技园成立后,全区的专利申请量就以每年递增50%以上的速度上升。
园区瓶颈有待突破
然而,相关的政策与服务瓶颈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园的扩张和高科技产业转化的进程。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创业者的一个困境。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诸多问题仍待破解。比如,有的科技园区目前还只是作为大学产业系统的下属公司,没有纳入高校“正统”的考核体系之中,难以享受大学的资源与政策,这就使得大学的科技研发这潭活水,在科技园内流淌得并不畅通。还比如,目前对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力度尚嫌不足;对园区里发展得又好又快的企业,没有与之配套的服务和奖励政策;园区对具备高素质的高管人才,未能给予必要的待遇,尚未有股权、分红等优惠政策。
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为了更多地将一批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吸引到园区“创业谷”的平台上,近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举办了本市首个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专项培训班。来自本市高校的百个首批通过立项评审的研究生创业项目组负责人接受了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的确定采用项目申报制。对于入选的项目,最高给予3万元的项目经费,并展开为期6个月的系列培训。在结项验收之后,对于其中被评为“优秀”的项目,创业基金会还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天使基金资助,并最终促成这些项目能蓄势“破壳而出”。
从前期的申报和评审情况来看,本市广大研究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申报项目多达200余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软件技术与通信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这些都是目前本市研究生科技创业项目的热点所在,同时也是本次专项孵化的重点行业。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