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的一个上午,在长长的候诊患者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夏云夫妻带着孩子产后第一次来复诊,满脸的兴奋与激动……看着他们一家幸福的场景,我的思绪回到了1年前。
去年3月,我照常在门诊接待南来北往的患者。夏云是其中不起眼的一位,她的病史在我门诊患者中颇具代表性。每次怀孕到1个多月2个月左右,就会胎停,超声从来没看见过胎心。陈述病史时,夏云几度哽咽,每次做超声,没有胎心,就像天都塌了一样。她反复地说:“医生,为什么我生个孩子这么难!”
经过一番问诊和全面的检查化验,我判断夏云的问题在于母胎免疫。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夏云听到免疫这个词时,疑惑地问,什么是免疫?为什么免疫会引起我的胎停?我笑着给她解释:胚胎是一种同种半异体移植物,任何原因造成母胎免疫排斥都会引起妊娠失败,胎停流产。夏云无助地说,我现在期盼怀孕,但每次一旦怀孕我都惊恐万分,不知道噩耗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
多年的临床经验,让我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着一定的信心,我安慰她和她丈夫:“别担心,我们一起努力,用免疫学的策略,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您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听了我的话,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希望的神色。我给她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一系列的免疫学治疗方案干预后,她成功怀孕,成功保胎,于今年4月顺利分娩了一个7斤重的胖小子。经检查,是个不折不扣的健康宝宝。
回想起1979年上海医科大学建立妇产科研究所,我的导师李超荆教授担任副所长,负责建立免疫实验室时,国内对于生殖免疫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困难可想而知。李超荆教授向微生物、生化、免疫等方面的专家求教,充实自己有关这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能力,同时申请科研基金,购置实验设备,培育技术人员,再招收研究生。应邀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免疫病理研究所访问学者的经历,使得李超荆教授在开展免疫性不孕、反复自然流产免疫学研究及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方面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而我作为传承者,继续深入研究并发扬光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很快我们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以自身强有力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优势的医疗技术方案。破解了众多生殖免疫学难题,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在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获得国际生殖生物学领域广泛认可后,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达90%,吸引了众多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慕名而来的患者。针对免疫性不孕症易诊断而难治疗的国际现状,率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自身抗体阴转率达85%以上,妊娠率在30%以上。
20余年的辛勤耕耘,使我们获得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并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然而,作为一个医生,我依然感到责任在肩;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依然感到探索之路还很长。每个星期,在熟悉的诊台前,我还是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无助和哀伤的眼神。我能体会,新生命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十日谈
生生不息红房子
明日请看《胎儿医学,产科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