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市区对接、上下联动、合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顽症,今天上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崔明华到“夏令热线”接听现场,与来电市民沟通交流。
完善井盖托底管理
城市管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少不了每一个环节。崔明华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比如在街上随处可见的窨井盖,一度被不法分子瞄上,结果成了一个个“马路陷阱”。而且,有时一只窨井盖丢了,先把通用备件盖上一般只要2小时,“找主人”却可能会花费数月时间。
市路政部门在前阶段建立托底机制、制定管理办法、编制技术规范等基础之上,近期重点完成“三清”:首先点清管理数量。梳理明确全市各类窨井约为650万个。第二步搞清管理责任。组织各管线权属单位及各区县道路管理机构明确工作机制和管理职责划分,将管理职责切实落实到位。第三步理清管理标准。总结出一套“一实践、二报告、三通知、四办法、五标准”的工作推进方法,逐步理清了标准体系,确保了工作的长效常态。
下阶段,市路政局将紧扣两个重要节点有序推进井盖管理工作,一是2014年全年,明确相关管理法规及标准规范,基本建立管线权属单位、道路管理机构、网格化管理平台共同配合、相互联动的管理网络,目前已完成过半;二是2015年起提高检查井盖质量标准,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长效管理建章立制
说起窨井盖,许多市民马上联想到如今反映问题过程中碰到的种种困扰:发现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响应速度快,可是长效机制跟不上,造成问题回潮得也快。
对于这个问题,崔明华介绍说,在市、区联动整改中,注重由点及面,建章立制,源头治理,为今后解决面上同类问题提供依据。例如,针对小区建筑垃圾管理问题,出台《关于规范居民非生活垃圾清运收费的通知》;针对桥孔管理问题,编制本市《市管公路桥下空间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公路桥梁桥下空间使用技术准则》;为解决老旧电梯改造费用,制定了老旧住宅小区电梯安全评估办法和改造、更新办法。
群众满意问题才“销号”
崔明华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建设交通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整改项目、专项整治、建章立制的联动对接,特别是共同梳理出需要联动整改的问题清单96项,并逐一实行“销号”管理。
什么是“销号”?原来是市、区建设交通部门将问题整改结果及时反馈给区县基层和群众,区县基层和群众满意后才能“销号”,基层和群众不满意要“二次整改”。通过敞开大门搞整改,将具体工作置于基层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切切实实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