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选活动,胡蝶以21334票最高票数当选。胡蝶与阮玲玉同为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晚年移居加拿大。1978年的一天,年已七旬的胡蝶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幢濒海高层公寓25楼自己家里看电视,当时电视正在播放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这时,胡蝶在荧屏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玛丽·皮克福特。(本文摘自《上海采风月刊》2015年第5期)
兢兢业业,努力向前
皮克福特是好莱坞“电影艺术科学院”的发起人之一,第二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获得者,美国默片时代的著名演员,美国进入有声片时代,她又以出演《柯奎特》一片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她丈夫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是美国著名的武侠明星,当年曾以《侠盗罗宾汉》《月宫宝盒》《侠盗查禄》等武侠片轰动上海。夫妇二人均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演员。1929年底,他们开始环游世界,考察世界各国的电影,及了解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国的发行情况。他们所到第一站就是上海。当年上海《新闻报》《申报》等报纸在这对夫妇到达上海前,就做了详细报道。他们乘坐的豪华邮轮到达吴淞口码头时,已有5000多人等候在那里欢迎他们,其中既有他们的影迷,也有上海电影界人士。
张石川创办的上海明星公司当时已是一家大制片公司,见费尔班克对“明星”公司很感兴趣,张石川便热情地邀请他们夫妇到“明星”公司参观,后者欣然接受。欢迎费尔班克夫妇参观“明星”公司那天,100多位职工都出席了欢迎仪式,年方20的胡蝶亦在其中。留美学生、剧作家洪深担任翻译。欢迎会上,张石川与费尔班克分别介绍了中国和美国的电影业历史及发展情况。胡蝶记得,费尔班克的介绍使大家增加了不少见闻,了解到美国电影已进入有声片时代,这对于仍处于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界无疑是一种刺激和促进。胡蝶是费尔班克和皮克福特的影迷,如今见到偶像,除了合影,少不了还要当面请教。当胡蝶问皮克福特,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时,后者意味深长地告诉她,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必须不断地努力塑造角色,以及和同行们诚意合作。事隔50年,胡蝶依然清晰地记得皮克福特当年这句话。那天胡蝶还找出她与皮克福特当年在上海的合影。看着照片,胡蝶思绪万千,并感慨道:“我想唯一可告慰的是,自那次见面以后的岁月里,我虽未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但总算兢兢业业,努力向前,尽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了点工作。”
胡蝶在中国电影事业上的贡献不言而喻。她祖籍广东,后来父母来到上海,于1908年生下她,她与上海因此有了交集。胡蝶步入影坛有点偶然。1924年,一个名叫胡瑞华的16岁少女在报上看到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上的中华电影学校首期招生广告,想去试试看,便报了名。报名前她想给自己取个艺名,先想到“胡琴”,一想胡琴要被人拉来拉去,就否决了。这时她想到了“蝴蝶”,蝴蝶可以飞来飞去,而且胡与蝴同音,就叫胡蝶,这名字不错。当时考生有一千余人,面试那天,为让自己显得成熟些,胡蝶特意梳了个横S头,左襟佩了一朵花,戴着长坠耳环,身穿长裙圆角短袄,打扮成少妇。考官由导演陈寿荫、剧作家洪深、小说史学家陆澹盫等人组成。面试考了几个自选动作,胡蝶以不同的步态揭示不同人物的内心,获得考官赞赏。她被录取了。中华电影学校学期半年,更像演员短训班,学员只需交少量学费。后来由于人事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办了一届即告结束。胡蝶从中学到了一些拍电影的基本技艺。胡蝶的银幕初女作是在无声影片《战功》中饰一位只有几个短镜头的配角,这给了她最初的银幕体验。胡蝶应友联电影公司之聘主演无声片《秋扇怨》,是她正式从影的开始。这期间胡蝶在感情上也发生了故事:在拍摄《秋扇怨》的过程中,胡蝶与该片年轻男演员,也是广东同乡林雪怀感情擦出火花,两人堕入爱河,并订了婚。但不久胡蝶即意识到自己行事欠考虑。两人后因性格不合解除了婚约。
拍好《秋扇怨》后,胡蝶被天一电影公司聘为基本演员。这不仅意味着她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还有机会在艺术实践方面得到更多磨炼,这是胡蝶更看重的。事实上她在“天一”短短两年间,出演了15部电影,不过多是古装片。1928年胡蝶从“天一”转入明星电影公司。
胡蝶进入“明星”后拍的第一部片子,就是与阮玲玉合作主演的《白云塔》,这也是她和阮玲玉合作的唯一一部片子。拍该片使她俩建立起了友谊。在这部影片中,胡蝶饰正派女角,阮玲玉饰反派女角。胡蝶觉得阮玲玉在“明星”总不得志,比如她擅演正角悲剧,对这个反派女角并不喜欢,也不理解,而导演张石川偏要阮玲玉“脸上要有虚伪的假笑,心里要十分恶毒”。阮玲玉就是演不好。胡蝶觉得阮玲玉天性善良,这戏实在有点难为她。再加上个别演员不配合,反复拍摄,浪费了胶卷,又影响进度,急得导演张石川大骂,阮玲玉也连带被埋怨。阮玲玉感到委屈,却无从申辩,整日郁郁寡欢。之后正值“联华”公司招聘演员,阮玲玉去报名,并被录取。她最辉煌的演员生涯,正是在“明星”开始的。1935年2月,胡蝶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展览会,同时访欧。临行前,她去阮玲玉家向她暂别。阮玲玉和母亲、女儿小玉住在一起。知道胡蝶即将赴欧访问,阮玲玉很为她高兴,两人聊了一下午,胡蝶告辞时,阮玲玉送她到门口,相约等她出访回来再聚。谁知胡蝶在出访期间,惊悉阮玲玉因个人情感遭遇且抵不住“人言可畏”而自杀的噩耗,为之伤感不已。
胡蝶进入“明星”时,正是武侠片风靡之时,她出演的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甫一上映,立刻火起来,着实为“明星”大赚了一把。胡蝶也因演片中会飞行轻功的红姑一角而名声大噪。然而胡蝶更看重社会新闻类的影片,比如根据当时一则社会新闻改编的影片《血泪黄花》(又名《黄陆之爱》)。这则社会新闻说的是上海某高级住宅的女主人黄慧如与人力车夫陆根荣因日久相处而生情,黄慧如兄长知晓后,大为不满,遂买通流氓毒打陆根荣致误伤人命,成为当时上海滩的轰动新闻。胡蝶在片中出演黄慧如。影片写实,加之社会舆论较同情黄陆二人,故影片卖座率很高,并获得好评。
之后胡蝶又在影片《歌女红牡丹》中出演主角。1930年,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有声片时代。“明星”和百代唱片公司联合摄制《歌女红牡丹》。故事讲述京剧红伶红牡丹嫁给一个吃喝嫖赌、游手好闲的丈夫,还遭到家暴。红牡丹逆来顺受、终因染病而倒嗓,声名一落千丈。这时丈夫不仅不体恤,反而变本加厉虐待她,甚至将女儿卖入娼门。后被一个追求红牡丹的富商赎出,母女终于团圆。红牡丹感恩,却仍原谅已入监的丈夫,甚至托人营救。该片于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在胡蝶看来,这部影片艺术水准和技术水准还不成熟。但由于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所以还是受到观众热情欢迎,并在上海及全国引起轰动,连续上映一个多月。而更重要的是,该片为中国电影从默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闯开了一条路。此后各电影公司纷纷开始试制有声片,中国电影事业也一下子有了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