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叫人上瘾的东西。
全世界最好的咖啡,肯定不是星巴克。但全世界最成功的咖啡营销商,却可能是星巴克。几乎成为咖啡同义词的星巴克,在英语中拆分开来后的多意解释之一为“星星”与“美元”。70个国家开展业务;每个星期大约有9000万人经过地球上某个地方的星巴克;一年在中国开设500余家门店。没错,以咖啡为名,这家公司赚到的钱,如漫天星斗。
今天,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我肯定不是来为星巴克唱赞歌的。他家的咖啡本身,是很难引以为傲的。我想说的,是星巴克的野心。这与盈利、遍布、门店数无关,眼下它要挑战的,是根深蒂固的欧洲咖啡传统。
明年年初,星巴克将登陆意大利,第一家门店的地点选在米兰。
在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D·舒尔茨心中,意大利有着咖啡圣杯的意义。那里出产完美的意式浓缩咖啡和铺满绵密奶泡的卡布奇诺。这些天舒尔茨正在意大利招兵买马,笼络人心。他说:“我怀着谦卑之心来到这里,我诚惶诚恐。”他亲自过问意大利第一店的大小事务。
这个国家,对于咖啡有着崇拜之心。即便不富有的人,也愿意为一台价值超过两万元人民币的手工咖啡机掏钱。咖啡是生活,而意大利人天生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米兰市中心一家百年咖啡吧的82岁老板基亚里说:“也许年轻人会出于好奇尝试一下。我们的咖啡是浓缩的美好,而美国人是拿着一个大杯子走着喝咖啡,这能一样吗?”让一家美国公司来提供更好的意式咖啡,这个想法本身就可能会惹怒他们。
1983年当舒尔茨的星巴克还只有四家门店时,他来到米兰参加贸易展会。城中的咖啡屋,启发并坚定了他的咖啡梦想。咖啡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本身,有着嫁接传播的特性。欧洲人的文化,被引入美国,然后以另一种更符合新国情的方式磨合、植入、散布。现在这种被修改过的文化,成为一种普遍流行,并渴望重新输入带给它最初灵感的萌芽之地。无论星巴克在意大利的命运如何,世界都在文化的冲撞、裂变和交融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