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应用程序成“窃密高手”机主隐私安全受威胁~~~
应用程序成“窃密高手”机主隐私安全受威胁~~~
应用程序成“窃密高手”机主隐私安全受威胁~~~
应用程序成“窃密高手”机主隐私安全受威胁~~~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用程序成“窃密高手”机主隐私安全受威胁
智能手机藏陷阱:“说”出你的秘密
■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就智能手机机主隐私遭侵犯的问题举行听证会
■智能手机可能泄露用户行踪信息
  文/袁原

  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拍照片并收发电子邮件……使用iOS、黑莓和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功能强大。 

  然而,提供通讯和娱乐便利之际,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暗藏陷阱,威胁机主隐私安全。 

  无论联系人名单、上网喜好还是机主的个人行踪,都可能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自动收集的信息,一旦泄露后果难料。

  手机随时“跟踪”

  智能手机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在于安装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是潜在的“窃密高手”,对机主个人隐私构成威胁。 

  今年4月,两名电脑安全专家发现,苹果公司发布的iOS4版手机操作系统有安全漏洞。该漏洞允许iPhone4手机以秒为单位,收集用户所在地经纬度数据和时间标记,将其存储在一个未加密保护的文件夹中。随着用户执行“同步”操作,这些信息被复制至个人电脑。这意味着,只要拿到用户手机和电脑,任何第三方即可获得用户行踪隐私。 

  《华尔街日报》分析师也曾发现苹果iPhone手机可以“跟踪”用户,同时发现使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有同样“手段”。分析师还发现,即使关闭定位功能,iPhone手机仍在收集用户行踪信息。 

  缺乏保护意识 

  一些应用程序的使用需要获得用户手机隐私信息,包括浏览过的网页内容、通讯录、储存文档等。这些程序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手机号码和手机特有的序列号以及手机中其他信息。 

  信息分析商可以把所有这些信息汇集成包括手机使用者的身份和兴趣爱好等在内,对推销商品颇有价值的个人消费档案。 

  用户信息遭泄露往往与用户自身缺乏保护隐私意识相关。下载和安装一些应用程序前,手机屏幕上会显示包括隐私条款在内的协议。不少人不仔细阅读协议,就点击“接受”。 

  网络安全专家特洛伊·H·万农特别警告,下载免费应用程序要格外谨慎。“不少程序开发商收集设备信息并将其存储于第三方服务器,以此构建广告或设备档案。”他说,“几乎所有免费程序都使用广告软件,这样开发商才能有收入。” 

  法律存在“盲点” 

  即使得知个人隐私被采集,手机机主恐怕也难有作为,因为相关法律存在“盲点”。 

  然而,智能手机机主隐私遭侵犯的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夏天,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技术与隐私事务小组委员会就此举行听证会。该小组委员会主席艾尔·弗兰肯参议员呼吁,在推出可能涉及使用者所在方位的应用程序时,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应该附有隐私保护条款。 

  即使如此,智能手机使用者的隐私仍然处于险境,因为这样的规定只适用于显示机主方位的应用程序。涉及其他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依然缺乏监管,至于该程序如何分享机主信息更是无从得知。 

  部分参议员希望联邦政府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保护消费者隐私。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克里和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麦凯恩提出议案,要求所有网络服务商明确告知消费者,他们的哪些个人信息将被采集。 

  细读许可协议 

  网络安全专家特洛伊·H·万农研究发现,20%的安卓手机应用程序允许第三方获得用户私密及敏感信息。为保护隐私安全,安卓手机用户下载并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前,有必要逐条阅读该程序的许可协议。 

  几乎所有安卓手机应用程序都附带许可协议,请求用户允许该程序自动执行特定操作,例如“阅读网页浏览历史和收藏记录”、“阅读联系人数据”和“修改或删除SD卡内容”等等。各种应用程序所提请求,并没有统一适用的安全标准。用户必须仔细阅读并自行判断,某款应用程序的某个请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不少应用程序请求许可发送短信,“有着完全合法的目标”且毫无危险。“然而,如果一款应用程序毫无短信功能,却提出如此请求许可,”万农说,“那其中可能隐藏短信木马程序,不经用户同意擅自向特定号码发送付费短信。” 

  对于把握不准的应用程序或操作许可,不妨查阅其他用户的评论。对于鲜有评论、罕见下载的应用程序,用户在下载、安装之前更需要慎之又慎。 

  慎重给予“信任” 

  在黑莓手机上安装任何应用程序,用户都会被询问,是否给予该软件“信任状态”。给予某款应用程序“信任状态”,即为该程序大开绿灯,允许其无需用户许可自动接触手机上存储的关键信息。 

  因此,慎重给予“信任状态”是用户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除非是可靠开发商提供、畅销且无不良安全记录或者是已长期使用确实可信的应用程序,否则不建议黑莓手机用户给予“信任状态”。 

  初次安装某款应用程序,黑莓手机用户通常会被询问,是否允许该程序执行某项操作。应用程序的许可请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连接,请求允许应用程序控制手机的蓝牙和无线上网装置。第二类是互动,将决定应用程序能否与手机设置、媒体和记录功能互动。第三类涉及用户数据,关系到手机储存的个人数据能否为应用程序所用。 

  小心定位服务 

  苹果iOS操作系统能有效防止程序开发商全面触及储存在iPhone或iPad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安全系数。然而,该操作系统允许应用程序接触部分数据,并无力阻止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各自获得的不同数据。iPhone和iPad用户仍然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 

  与黑莓或安卓手机不同,适用iPhone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在下载或安装时并不会出现许可协议。然而,这并不意味用户放弃筛查应用程序的安全隐患。 

  下载或安装某款应用程序之前,用户应该详细阅读文字说明,了解运行该程序将涉及哪部分个人信息。大部分程序都不会明白“交代”这些情况,但用户自己也可参透其中机关。例如,如果安装用于网络通话的SKyPe软件,不难推断该程序能查阅手机储存联系人列表。 

  至于行踪信息问题,也并非无法规避。如果手机屏幕上方、电量标示旁有箭头符号出现,说明某款应用程序正使用手机用户行踪信息。 

  此外,进入手机设置选项,点击定位服务,即可清晰一览曾被允许或拒绝收集行踪信息的所有应用程序。其中,某些应用程序有紫色箭头标示,表明在过去24小时内曾经收集过用户行踪信息。 

  担心隐私泄露的用户可以选择关闭该程序的定位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聚焦·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职场方圆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现代家居
   第B26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9版:家装之窗
   第B30版:地产新闻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智能手机藏陷阱:“说”出你的秘密
收集客户信息广告利益驱使
手机应用程序缺少相关条款
本期导读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9智能手机藏陷阱:“说”出你的秘密 2011-12-02 2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