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斯维辛的“生命绽放”
——游历影像
■位于波兰克拉科夫郊外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 刘沙 摄
  刘沙

  在波兰的奥斯维辛,最令我震惊的是那根通往死亡集中营的铁轨。

  当年这根“死亡铁轨”连接着欧洲各国, 60多年后,“死亡铁轨” 依旧静卧在杂草丛生的路基上,只是铁轨两旁已没有了铁丝网和高压电,取而代之的是鲜花和长明火。

  从1941年冬天开始,纳粹德国便从整个欧洲大陆,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和战俘押往位于波兰克拉科夫郊外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当纳粹的闷罐车载着诗人和音乐家、载着教授和工程师、载着将军和士兵、载着孩子和女人走向死亡时,他们顽强的生命却在这最后一刻绽放出了光芒。

  匈牙利的犹太籍作曲家韦斯拉辛,在被送往死亡集中营的途中,从闷罐车的缝隙中,看到了夕阳燃红了的多瑙河。于是他便在死亡之旅的尽头,写下了他对生命的最后的依恋——《多瑙河恋曲》,三天后他死于毒气室。

  另一个流传至今的凄美故事,则发生在一位名叫塔莉的波兰姑娘身上。她是华沙抵抗组织的情报员,当她被盖世太保塞进闷罐车时,还未满20岁。5个小时以后,她便被强行剃光了头发脱去了衣服。在走进毒气室前,她微笑着对党卫军军官说:“先生,过来……”军官叫来了摄影师,然后把塔莉拉到跟前,还没等摄影师按下快门,只听军官一声惨叫,原来塔莉咬下了他的一块舌头。

  密集的枪声响起,年轻的士兵杀死了刚才还让他们魂不守舍的美丽姑娘。

  死亡集中营的幸存者、波兰人瓦尔辛斯基向世界讲述了这些故事。

  战后,奥斯维辛的幸存者们参与了盟军及波兰政府对集中营死难者尸体和遗骨的清理工作,在长达几年的清理过程中,有的幸存者竟然抱着已经腐烂的尸体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如今每天都有人来到“死亡铁轨”旁插一束鲜花点一柱长明火,当年的幸存者一个个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交代给后代的遗嘱却是一样的,他们要自己的孩子把鲜花插下去把长明火点下去并把他们也葬在奥斯维辛比克瑙山间的那片墓地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6版:股市分析
   第A27版:法治视窗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聚焦·人物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新民时尚
   第B10版:时尚/城市玩家
   第B11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2版:时尚/男士部落
   第B14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5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职场方圆
   第B18版:公众服务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21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
   第B25版:现代家居
   第B26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8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29版:家装之窗
   第B30版:地产新闻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乡村英文
酒后吐真言
奥斯维辛的“生命绽放”
艾菲尔铁塔上眺巴黎
吴国桢及其住宅
烟云千里巴山秋(中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奥斯维辛的“生命绽放” 2011-12-02 2 2011年12月0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