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制宣传员
俞国花从1991年起专职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她不仅挽救了许多失足青少年,更关注案卷以外的青少年问题。她先后担任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以及区青保办和小东门街道、老西门、半淞园路等街道的法制宣讲员,主讲法制辅导报告176场,听讲人次超过12万人。她在2004年至2009年间担任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黄浦区工作站首任站长,后来又担任工作站“阳光心晴”工作室主任,通过细心工作,大幅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同时,她还从2006年开始,每周六来到金杨街道的“知心人工作室”,利用自己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检察工作经验,开展社区心理关怀。
掏腰包添设备
阳光工作站刚成立时条件简陋,只有走廊上隔出的一个房间,终年难见阳光,十余平米挤了4个人,如果有人来访,简直没有立足之地。被借调过来的俞国花没计较落差很大的办公条件。每天上午,她第一个到办公室,工作站缺乏设备,就自掏腰包购买摄像机、手提电脑;许多晚上,她在家里做一些白天在单位无法完成的网上文件收发和文案修改,还要啃书本,学习从没接触过的社工知识。
午餐都是包子
工作站人员平均年龄29岁,她是唯一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大姐,但却是黄浦区第一个获得上海市“社会工作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青少年事务社工,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加班的她,其实是不能操劳的——因为心脏病,她曾两次挣扎在死亡边缘。她当然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然而,责任心却驱使她不曾停息。为抓紧时间工作,她整整一年把工作站门口的包子店当成食堂,几乎顿顿午餐都是包子。
后来,她又来到“知心人工作室”,每周六雷打不动。有一年春节前,一对颤颤巍巍的老夫妻相携而来,哭诉说他们被子女赶出家门,虽然通过诉讼赢回房产,却迟迟未能执行。俞国花一边开解老人,一边提供法律建议,还将情况反映给区人大代表。通过她的不断呼吁,不久后,流浪多年的二老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