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上网购物,经常和快递打交道。下单时,我总是注明“周六周日送货,送货前请和本人联系”。但很多快递想当然地认为,家里应该有人,他喜欢什么时候送来就什么时候送来。十有八九是送到楼下了,摁门铃没人应,才开始打电话。
通常对话如下:“你是某某吗?”“是。”
“有快递!”
“不是说好周六送来的吗?”“你家没人啦(语气愤怒)?”“都出去了。”
“那你自己明天来公司领!”随后吐出一串含糊不清的地名,你还来不及记下,他已挂断电话,绝尘而去。
领两本书、一盒月饼,也就算了。有次是送马桶,对方也这样,让我到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地方领。姑奶奶彻底怒了,打电话到快递公司,据理力争,对方终于答应周末再送一次,但我自己已气得肝儿颤。
在某某网购物,有时卖家要求当面验货,可那快递在边上催得你手抖。有次买了套瓷器,48件。卖家说,当场开箱验货,坏一个补一个。外包装是个大大的木头包装箱,找羊角榔头、找钳子,撬啊撬,那快递不停抱怨。48件啊,从景德镇运到上海,谁也保不准不会摔坏一件。我不甘心花大把银子买碎瓷片,只好和卖家说,快递不肯等,能否妥协一下,如果发现有坏的,当晚8时前把照片传给他看。卖家答应了,快递如逢大赦,一溜烟走了。
我们看到的是,快递苦啊,累啊,活多得做不完啊,但很少去分析这个行业的内幕。
快递业的利益链是这样的:买家下单并付快递费,卖家找物流公司,最后一棒是快递把货物送到买家手上完成交易;而“蛋糕”是这么分的:我们买家付的快递费,卖家截留一块,物流公司拿一块,最后一块给快递员,他们一般拿计件工资。
这两年,卖家老给买家“上课”:劳动力成本上升,多交快递费吧。但据我所知,多收的钱,没全部交到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增加的那部分,也没全部交给快递员。层层截留,拿计件工资的快递员,只好拼了老命地跑啊跑。这两年,买家出的快递费没少涨,快递员收入可能也没多涨,快递员的脾气当然要长了。
快递公司有工会组织吗,有行业协会吗?如果没有,赶紧成立。如果有,这些组织就该发挥作用。由工会出面,和资方协商计件工资、高温费,从“蛋糕”里多切一点给快递员;由行业协会出面,和卖家协商快递费,从“蛋糕”里多切一点给快递公司。活多钱少,脾气自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