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春节前,我给住在省会城市的父母在网上买了点年货快递上门,本是为了让住在六楼的他们省点力。谁知弄巧成拙,不幸遭遇传说中的“愤怒快递”。
那次,快递员送了两次,不巧我家都没人,便不高兴再来——听说,行规是快递员接单有提成,派单则无,恐怕这正是纠纷多发生在派单环节的主要原因。快递打电话让我父母自己上门去取,老爸一口回绝:“哪有让客户自己取件的道理?!”结果,年货从此杳无音讯。
我联系卖家催件,他查询给我的答复是:“收件快递站说,‘无法派件,准备退件’。”别介呀,我花了几个小时在网上淘年货,又和父母及卖家联系了半天,最后成了“退件”,之前的劳动岂不都成了无用功?我和卖家在两个城市分别花费了不少口舌与两个快递站联系,可折腾几天,快递仍然一点不松口。后来下了一场雪,更有了“理所当然”的借口:“下雪没法送,明天再不来取,我们就退件。”
最后,还是老妈心软,不忍女儿心意白费,冒着风雪,坐公交车到达位于机场附近的公交终点站,再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步行25分钟,好不容易摸到快递公司的仓库,再提着四五公斤重的年货走回公交车站。这一趟跑的,不用老妈复述,我都能想象到有多辛苦。
我能理解,快递员都讨厌遇到住在老公房高楼层的客户。同样送一份件,爬上我们家六楼的时间和体力都够给电梯房的客户送几次了,况且还不一定每次都能送达。所以,常有快递员在楼下打电话,喊我爸妈自己下楼取件,但这么离谱的情况,还真是第一次碰到,也算是极品一枚了。
其实换位思考,我还是蛮体谅快递员的。收发件时道声“谢谢”,那是必须的;我甚至还会把闲置的广告衫攒起来,拿给相熟的快递员,让他们当工作服穿。将心比心,快递员对我也很客气,有时在路上遇见还会打个招呼问候一声。
我想,虽然“愤怒快递”确实有,总是个别,大多数人还是勤恳认真的。坐在四季如春写字楼里的我们,应该尊重顶风冒雨、全年无休的他们,别因为自己西装笔挺就觉得高人一等,把他们赶进后门,赶进货梯。如果他们觉得自己被歧视了,怎么还会有好心情给高高在上的“老爷们”送快递呢?矛盾自然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