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心理/情感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他就先保护他吧
云飞
  ◆云飞

  寒冷的初春下午,在公园看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掉入深水沟,众人七手八脚把他拉救上来,小男孩惊魂未定地蹲着,抱着肩膀瑟瑟发抖。突然,一个中年男人冲进人群,一把提起男孩的衣领,啪啪两巴掌,边打边斥骂:“叫你不要乱跑你不听,以后看你还野不野!”一会,哇哇大哭的小男孩被父亲拖拽着架上自行车后座,离开了视线。

  马克(男)

  37岁

  美国外教

  “why?”——为什么那个男人要打小孩?是责怪孩子不听话吗?那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打呀,孩子已经够可怜了!他已经受了惊吓和冰冻,是最痛苦的时候,怎么还能加重他的痛苦呢?他是小孩的父亲吗?什么?你说在中国有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管教孩子的,希望他们受到惩罚后会记住教训,不再重犯错误?No,No!!这样只会造成二次伤害!爱他就应该先保护他!

  林玲(女)

  35岁

  大学教师

  “那孩子是挺可怜的。可我还是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原来也很反对体罚,想以鼓励启发式教育孩子,可有时孩子的淘气是没边的。像这样危险的事情,不能再有第二次!一定要让他记住教训!告诉他底线在哪里,让他学习自我约束和控制也是必须的。我朋友的女儿因为太大胆2次差点被人骗走,她还满不在乎地说骗走了自己会想办法逃回来的。你看这样地不知轻重,口头教育哪里有用?害得朋友只有狠狠心把女儿绑起来打,从此才真正长了记性。所以我想,必要时体罚也还是需要的吧?”

  {飞儿声音}

  马克和林玲的分歧,显然来自中美两种教育文化的差异。去年一名亚裔“虎妈”的自传,以中国传统“打是亲骂是爱”的高压教育法,挑战了美国式的散放教育理念,一度引起轰动。中国古训“棍棒出孝子”,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嘛?因此很少有人思考,到底是受伤的恐惧还是真正的教训留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

  其实,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当孩子遭遇意外事故时,那个父亲一定比谁都着急心疼,却没有正面地把心疼表达出来,比如先抱住他,给他温暖和安全,让孩子从惊吓和伤痛中恢复过来,然后再找个时机告诉他那样做是危险的不对的。孩子经历过一次伤痛或害怕,他自然也在学习如何规避危险,这时父母的引导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用体罚的方式,可能孩子深深记住的是父亲的耳光,即使因为恐惧而听话,也会在幼小的心里留下暴力的阴影,反而冲淡了做错事的原因,严重的甚至会叛逆而增加无意识犯错惹祸的概率。

  所以惩罚式的教育,有时效果会适得其反。当然,过分放任,也会造成孩子自由散漫自我中心的不足。中西方教育方法要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招行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读者俱乐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5版:人才
   第B26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7版:人才/招生招聘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爱他就先保护他吧
我丈夫为什么那么花心?
爱情的三个禁忌
异性眼中你有多少新鲜度?
新民晚报心理/情感B03爱他就先保护他吧 2012-04-11 2 2012年04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