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有一个农事习俗:冬至教牛仔。冬至那天,满了三岁的牛仔都要“负轭”学耕田,在寒风刺骨的天气里,老表把牛仔赶到冰冷的田里,在它的颈背上套上牛轭,(土话读“a”),然后一手举牛桍(竹的桍枝),一手扶犁,开始教牛仔了。起初,牛仔被套上牛轭后,不停地挣扎,老表不断地吆喝,不时用牛桍抽打牛仔,反复折腾半天后,牛仔才渐渐适应。老表的吆喝声也才从凶狠、着急变为温柔和欢快。教牛仔大概要花一天的工夫。
牛到三年龄,“负轭”开始学耕田,成为“孺子牛”了;人从十八岁开始,肩上也负起为社会作贡献的重任了。在江西的教牛仔中,可以形象地看到牛仔是怎么变成“孺子牛”的,可以形象地看到什么是“肩负”,什么是“鞭策”。我们的“肩负”是使命和责任,是奉献和牺牲;“鞭策”是希望和支持,是监督和约束。只有前有“牛轭”之势,后有“鞭策”之威,才能当一辈子人民的“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