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始建于十六世纪初,当时只是教会人员的安息之地。后来因为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被囚并最后葬身于此,贵族们便将公墓命名为“新圣女”以纪念索菲娅。如今新圣女公墓已成为俄罗斯社会名流、英雄和艺术家的最后归宿地。200多年来,这块占地7.5公顷的墓地上已有26000多个生命在这里绽放……
赫鲁晓夫的墓地,几乎是所有瞻仰者的必到之处,他的那块黑白几何形墓碑因构思奇妙已成为墓碑设计的经典。墓碑的设计者叫涅伊兹维斯内,当年被西方誉为苏联现代艺术大师。然而他却不受赫鲁晓夫的喜欢并差点被投入监狱。1975年春天,弥留之际的赫鲁晓夫却希望涅伊兹维斯内来为他设计墓碑雕刻塑像。宽容的艺术家接受了赫鲁晓夫的最后请求。3米高、2米宽的墓碑是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形交叉在一起,中间雕刻着同样是花岗石的主人头像。设计师用黑白两色涵盖赫鲁晓夫一生功过的创意,被誉为世上最寓意深刻的设计之一。
在新圣女公墓里,还安葬着许多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英雄和作家。比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卓娅和舒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卓娅的墓碑上屹立着一尊表现她被德军押赴刑场时英勇不屈的雕像,几乎所有前来拜谒的人都会为之震撼。卓娅的弟弟舒拉在攻克柏林的战役中不幸阵亡,战后他也长眠在姐姐身旁。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是整个中国大地上的理想光芒和精神力量。深褐色的墓碑上刻着他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戴的帽子和使用过的军刀,边上则刻着他的那段伟大名言:“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竖立着一块普通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几个音符……这里安葬着著名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1941年德军开始对列宁格勒进行围攻,肖斯塔科维奇在严寒和战火中创作了伟大的《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部表现苏联人民顽强战斗的英雄史诗。他说他要通过这部作品让全世界都知道:“苏联还活着,我们在战斗!”
新圣女公墓那一块块造型各异的墓碑,就仿佛是一部部书写精彩人生的大书,几百年来在不停地向人们讲述着这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它在告诉人们,虽然是墓地,但这里的生命却没有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