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诗文得祸,在清,有文字狱;在明,有沈青霞,即沈鍊。沈青霞,好直谏,“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沈青霞虽因揭发严嵩而被杀,但因诗文而遭构陷,在明非沈青霞一人。可是,无视于沈的血的教训而自罹文网者,还是代有其人。否则,就没有后来的许多文字狱了。
为什么士子以及现代的读书人,总是重蹈沈青霞的覆辙?是始终未能脱尽迂腐?还是积习难改、性之难移?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总之,无法可想,读书人总难逃脱“呆”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