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方案投票选举
场中路上的里昂公寓,是物业管理的老大难小区。去年8月,物业公司突然撤出,居民措手不及。实际上,从2006年起,物业已换过3次。小区共108户,物业费每平方米0.6元,物业公司嫌管理费太低,服务随即缩水,居民则以不交、拖欠表达不满。
小区陷入无人接盘的境地,居委会指导业委会开会,动员每家每户派代表参加,最后形成3个方案:一是不出钱,无人管理;二是聘请物业公司,管理费为每平方米1.2元;三是自治管理,聘请一对外地夫妻,看门、保洁、绿化养护,每月支付4000元,各户按房屋面积分摊费用,街道寻找一家物业公司解决小区应急维修。
80%的居民选方案三。在业委会的组织下,每个业主都在征询表上签字,如果不付、拖欠费用,马上停止方案。“居委会与业委会、业委会与业主召开多次会议,上门解释、沟通,最终达成一致。业委会有个成员是70多岁的癌症病人,开过2次刀,这次忙前忙后,不遗余力,感动了很多居民。”场中路1011弄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谌静珠说。现在,每户每月分摊的费用比原来的物业管理费还低,小区环境却比以前改善不少。
业主积极出谋划策
近两年,爱建新家园的最大问题是停车难,618户、350辆车、200多个车位,为争车位,小区里几乎天天有吵架声,110都出动了好几次。车越来越多,钱却越收越少,业主心生怨气,不交、拖欠情况严重。
业委会提出安装车辆道闸系统,凭卡出入小区,可公共账本已出现负数,安装费谁来出?业委会跟物业公司软磨硬泡,公司同意先垫付;让业主推选代表,成立协调小组,协商解决停车难问题。协调小组5名代表到其他小区取经,与工程队一起重新设计车位,监督工程进度,还说服居民利用闲置网球场,新划出28个车位。“业主代表全程操办,定期到业委会汇报工作,遇到难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业委会主任陈洁说,这种平等公开的协商,能加强彼此信任,比业委会出面沟通效果更好。
协调小组成员谢哲亮设计车位,刷油漆划线,不厌其烦向居民解释。人家问他,不拿一分钱瞎折腾啥?他说:“停车有序,小区品质提高,环境好了,住得不是更惬意吗?”
通过协调小组,业主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更高了。这两天,有业主向业委会申请自己投资为车辆安装遮阳篷,还有业主建议设立电子门禁卡,保护小区安全。“业委会与业主的关系良性循环,我们开展工作更顺利,效率也更高。”陈洁说。
街道购买“工作站”
“业主自治,并非放手不管,而是要培育一批业主信得过的当家人。”临汾街道市政科负责人李俊说。
临汾街道定期组织“业委会工作研究会”,交流学习如何运作业委会。景凤小区业委会主任戴为杰参与“研究会”,受益匪浅——既能得到街道建议,还能与其他业委会主任交流经验,“有时候我们的困难,其他小区刚经历过,大家一沟通,往往能商量出好的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发挥业委会的作用,临汾街道购买服务,成立“业委会工作站”,通过专业力量化解社区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有个小区的凉亭被大火烧毁,物业公司报价重修费用6万多元,业委会找到工作站的审价审计工作室,核定费用为3万元,业委会据此与物业公司再度协商,终以实价重建凉亭。本报记者 叶薇
【结语】
本报自6月20日起,刊发《物业纳入社会管理》系列报道。物业管理,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实在的民生问题之一。然而,物业管理又是经常出现各类纠纷的领域,诸如业主之间的,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的,或者是业主与物业之间的。解决之道不仅是强化行业管理、行政管理,更根本的是要将其纳入社会管理,用社会管理的视野来思考问题,用社会管理的资源来整合力量,用社会管理的手段来定纷止争。本市房管部门和相关区县的探索,虽然是初步的,但已见成效,期待这种探索的深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