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去医院诊治牙病时,就会想起我曾经当过一回牙科医生的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发出指示:“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发表指示的那天是六月二十六日,便称为“6·26指示”。上海与全国的城市一样,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给各医院下指标,组织了若干支上海卫生工作队,分赴各县各镇。任务是为贫下中农看病,重点是治疗血吸虫病;培训赤脚医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所在的卫生工作队是到奉贤县漕泾镇。队长是位工作勤奋,思想及其行动十分忠于毛主席的干部,他要求我们每个队员努力为贫下中农看好病,不论什么病都要看,让他们体会到上海医生什么病都能看并感受到带给他们的是党和政府的温暖。
贫下中农的农田劳作很辛苦,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极简单,一年到头付出劳力,到年底分红时才有少量现钱,当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也很低微,医疗设施极差。我那时工资61元,与他们相比真感到不能说实话,队长告诉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工资是多少告诉他们,所以当他们问起我的收入时,我只能含糊应付。同时,由衷地感到“6·26指示”的正确,我们应该来农村,尽力为他们服务好,不论白天晚上或刮风下雨,背着药箱去出诊。
有一天,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农民伯伯(我当时30多岁)找上门问我,能不能为他拔牙,他说这颗牙反复痛了多次,卫生院的医生说要拔掉才好(卫生院拔牙是要钱的)。我让他张口看看,要他用舌头舔动一下那颗牙看看是动得怎样程度,之后我告诉他我要去借钳子。我骑着自行车去卫生院,见到的钳子和其他器械,那是在废品回收站都不可能找到的。无奈之下,只得用酒精棉球反复多擦几下后备用。拔牙前先用镊子检查和简单消毒,然后注射麻醉药,待一刻钟后我便用钳子钳住那颗痛牙,先稍用力试探其牙根的固定度,再用大一点的力,用力拔之前先稳定自己的情绪,鼓鼓劲提高自己的信心,然后用力拔下,再给予棉球咬合止血。病人很配合没叫痛,而我此时心跳加快,全身发热,过了好久才缓过神来。几个小时后我再去随访,没发现有过多渗血或其他,总算过了这一坎。事后我警告自己不能再为病人拔牙!我是内科医生,口腔科这门专业只有过见习,没有动手实习,怎可去操作拔牙!万一病人发生心脏意外或其他风险怎办,越想越后怕,便下定决心今后不再盲从。
“文革”以后,重新追回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便感到当时的拔牙之举是有点盲从了,同时也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一些决策的混乱,违背规律的各种事情的发生,上下都有,最受其害的当然是民众的利益。今天的全科医生很受患者的欢迎,但现在的全科医生是不会再被要求去拔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