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的一生,有60年光阴是在亭子间里度过的。
我们家有两间房,15平方米一间在二楼,朝西;10平方米的亭子间在三楼,朝东。前楼是一家人主要的生活场所,而三楼的那间亭子间,则是我阿爸的小天地。阿爸除了和家人一起吃饭,其他活动都是在亭子间。
阿爸体格健壮,大概得益于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养成的锻炼习惯。我小时候,阿爸去米店买米,只见他一手叉腰,一手托着一只缸,缸里面装着买来的二十斤米,在我们家阳台下面的人行道上走着,当时我们都看呆了,因为那缸实在是很大。从此,阿爸就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大力神!
阿爸在亭子间里的生活作息时间绝对是一成不变,中规中矩,他每天5点就开始起床做锻炼,做一种类似俯卧撑的动作,他把双脚紧靠着墙,然后全身用力向窗户前的窗槛扑去,每天扑几十下,日积月累,窗槛上宽约五公分的水泥都凹进去了,留下我阿爸两只浅浅的手印。
亭子间家具摆设很简单,大橱前放在地上的三只热水瓶,两只五磅,一只是八磅。这是他洗一次脸用的水量。我阿爸洗脸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洗脸总是穿着汗衫短裤,然后,把一个大大的脸盆放在地上,在凉水里兑上热水,用双手捧着水朝脸上泼,一下一下的,盆里水少了再加,直到把三大瓶热水用完。
阿爸有一肚皮的故事,他让我从小背诵成语词典,然后笑眯眯地讲出一个个相关故事,如“卧薪尝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等,这些故事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阿爸曾在美孚石油公司任职,由于这段经历,历次运动阿爸成了被运动者,在那黑白颠倒的岁月,虽然我还很小,但会觉得阿爸来前楼坐坐讲讲笑笑的次数少了,只看见阿爸站在五斗橱前写东西,时常看到五斗橱上厚厚的一叠报告纸,和橱旁地下揉皱的一球球纸团。可见阿爸当时的心情是压抑和灰暗的。
上世纪80年代末,阿爸退休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亭子间也发生了变化,阿爸不用站在五斗橱前苦写材料了,而是坐在方桌前忙着。他告诉我,他为上海各大饭店翻译菜单,把中文菜单译成英文。后来,又被旅行社聘为导游,为一些有外国人参加的团队做翻译。再后来,阿爸在淮海路嵩山路口那里,自己租了一间门面,做起生意了。那时的阿爸,每天忙忙碌碌,欢欢喜喜……
现在,亭子间已经空关三年多了,阿爸没了。房里的摆设依旧,什么都没变动!每次我去看望妈妈的时候,总要去亭子间一趟,帮阿爸开窗通风,房里的一物一件,都叫我望见我的阿爸!
愿我们永远记住自己的父辈,和那难以忘怀的亭子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