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绿叶菜有学问
对传统的和当今常见的饮食习惯,该书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比如,备受减肥女性群体青睐的绿叶菜,本书在肯定其营养价值的同时,也指出,其中有一部分蔬菜(如菠菜、苋菜、空心菜)因含有较多的草酸,能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在炒之前将菜用开水烫一下,去掉涩味,即可除去草酸。
另外,这本书明确指出,芹菜叶虽然有些苦味,但它所含的营养成分远比芹菜茎丰富,可以达到预防结肠癌的功效,所以,千万不要把芹菜叶当垃圾扔掉。
炒菜防营养流失
炒菜是中国菜区别于其他菜肴的基本特征。这种烹调方式是否会使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呢?该书提供的资料表明,只要方法合理,不必有这种担心。
比如:炒菜前,蔬菜不要“先切后洗”,因为这种做法加速了维生素C的氧化和可溶物质的流失;食盐和味精要出锅时再放,因为食盐中的碘和味精遇热会分解,并且蔬菜内含有水量多在90%以上,放入食盐后,菜体的水分便向外渗透,导致蔬菜的鲜嫩口感变差;炒菜时“勾芡”“挂糊”也有益于防止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损失。
肉鱼蛋类食物,经烹调加工处理后,其营养素含量,除部分维生素外,一般变化不大。如炒肉、炒蛋(包括荷包蛋),其维生素B1、B2等损失极小;特别是维生素B2在炒猪肝时,几无损失。清炖、红烧、卤制肉类时,维生素B1与B2损失较大。
试验还表明,烹调后的蔬菜放置15分钟,维生素损失25%,90分钟损失75%。如果炒菜放置一夜,第二天再食用,那么,水溶性维生素几乎就全部被破坏了。
喝茶佐餐不科学
如今在宴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喝酒,选择茶水、饮料等。该书指出,茶叶中的单宁酸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而不利消化,而在筵席之上,主要是鸡鸭鱼肉这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此喝茶佐餐势必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吃饭时喝茶还会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饭后喝茶对消化不利。茶叶里含有一种叫做鞣酸的物质,它与蛋白质相遇后会使肠蠕动减慢,这样一来,被消化后的食物和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就延长了,特别容易增加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喝红酒别加冰块
红葡萄酒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可是,现在许多人喝红酒时,喜欢在里面勾兑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纯正果香,另一方面也因为大量的糖分和气体的加入,影响了红酒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功效。
另外,加冰块喝红酒也是不对的,因为加冰后的葡萄酒被稀释,不太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红酒忌与海鲜搭配,否则红酒与海鲜的口味均会大打折扣。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