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和家人来到了江苏大丰闻名遐迩的中国麋鹿自然保护区。
迈入保护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全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亲笔题词“大丰麋鹿苑”。园区绿荫道绵长、空气清新,这对近来在上海饱受“雾霾”困扰的我们来说,俨然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感觉特别舒畅。
我们搭乘园区的电瓶车,边看边听导游的详细解说。据说,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麋鹿的记载,麋鹿被奉为“神兽”、“吉祥之物”。战国时期,屈原就在《九歌·湘夫人》中写下“麋何食兮庭中”这样的诗句。据科学家考证,历史上麋鹿主要生活在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二三千年前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而当时地球上的人类数量总和不过1.5亿。以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片土地被开垦,广阔的自然草甸被种植植被所代替,麋鹿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汉朝以后,我国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到清朝初年,中国只剩下二三百只麋鹿,他们全部被圈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
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八国联军一举攻入北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使中国特有的这种珍奇之物从此绝迹。英国贝福特十一世公爵是一位酷爱动物的人士。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散落在各国动物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乌邦寺庄园内。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麋鹿数量达到1320头,遍及亚、欧、非、大洋洲等,但唯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联合国人与自然组织发出倡议,恢复野生种群,让麋鹿回归故里。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最终认定位于黄海之滨的大丰市境内东南沿海滩涂最适合麋鹿的放养。1986年8月14日,39头麋鹿从英国乘飞机返回故乡,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它的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居世界首位,保护区现有麋鹿近1900头。
这天的天气格外好,蓝天白云,和煦的阳光洒在绿草、树木上,熠熠闪光。一群群麋鹿悠然自得地在滩涂湿地上奔跑散步、憩息嬉戏。形体高大、头上有角的是雄鹿,器宇轩昂;形体较小、头上无角的是雌鹿,温驯可爱。登上观鹿台,放眼远眺,整个园区一收眼底。除了一群群麋鹿外,河边还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枕鹤、天鹅、野鸭,还有白尾海雕、牙獐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看着在园区怡然生息的麋鹿群,我们不禁感慨这种稀有物种的“命途多舛”!地球不只是人类的栖息地,千百万种丰富多彩的动物植物,增添着自然界的亮色,增添着地球的魅力。归来的麋鹿群,愿你们与人类和谐相处,在这里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