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作为哈军工子弟的我,从国防科大毕业30年,从毕业到发射基地、直到离开的18年里,我先后指挥了39次战略导弹与火箭的发射任务。最刻骨铭心的是一次突发重大推进剂泄漏事故。
那是1995年5月的午后,刚刚为火箭加满了推进剂,正要进行最后一个加泄连接器的拆卸。此时,部队连续工作超过15小时,直接负责操作的是两位首次参试的干部,疲倦和压力很大,我担心他们缺乏经验。果然,到现场看到他们摘下了面罩,裸露着疲惫和大汗淋漓的面孔。我要求规范操作程序,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坚持到最后,为他们戴好面罩紧固胶带,确定准备工作无误后,才下达命令。
当他俩上前仰面扶好连接器后解锁的一瞬间,从未有过的意外突然发生了。十几斤重的连接器连同软管不是被正常地拔出,而是一下子就被带着压力的四氧化二氮液体直接推出。有毒的液体从加注口喷泄而出,直接喷射到了操作手防护服的面罩上顺流而下,沿着火箭加注口一侧的平台蔓延。顿时塔架上红烟滚滚,流淌的强酸流到哪里烧(腐蚀)到哪里,沿着火箭贮箱下淌,一旦遇到带电导线就会发生爆炸,情况万分危急。
我意识到正常情况下的操作都需要一些技巧,这种重大泄漏事故从来没有发生和处理过,极其恐怖的场面有可能在缺乏经验的干部战士心理产生恐慌导致判断失误。危机时刻,一旦无序就可能失控发生爆炸,勇气、冷静、果敢和经验很关键,坚决不能让次生灾难事故发生。我要亲自上去操作、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稳定和控制操作人员情绪,有序抢险排故。
随即我向最早赶到我身边,同样毕业于国防科大的庞建国和副主任徐爱民交待,庞建国先跟我上,两个干部带两个战士一组,徐副主任带下一组,其余的往下排,党员干部和有经验的老同志先上。要连续奋战,直到装上加泄连接器连通加注库房,把推进剂安全泄回大罐里。
我带着庞建国冲到现场尝试连接,但加注口因四氧化二氮喷射、大量吸热汽化的状态变化而结了干冰,根本无法连接;同时蒸汽浓度很大,防护服起不了作用,我的手腕胳膊也被四氧化二氮液体浸入防护服内灼伤,片刻功夫便感到呼吸困难,只好撤下,跑到塔架下由消防员冲洗后打开防护服面罩急促呼吸几口便缺氧瘫倒在地,但坚持着从担架上爬起,喘着大气对赶到现场的司令员、总工程师及整装待发的徐副主任交待现场状况、安排抢险排故流程……
后续的抢险得以有序地按照我提出的抢险排故流程一组一组地冒着毒气轮换。我则被首批急送医院抢救,陆续有26名同事中毒后送医院,致使技术骨干严重减员。哈军工毕业的基地政委迟万春将军迅速赶到现场,坐镇指挥,他始终站在最前沿的塔架上,为干部战士检查防护面具和操作工具,稳定部队情绪,陪伴着干部战士奋力抢险,极大地鼓舞着部队的士气,直到险情排除……
这次危机时刻的率众抢险,让我亲身经历和感悟到了一代代军工学子内心传承着的勇于接受挑战和担纲重任的责任。
十日谈
心中的哈军工
明日请看一篇《为了中国人自己的磁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