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精神封闭
吴 强
  吴 强

  国庆前,儿子学校举行小报创作比赛,主题是“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是个好主题,也是个永不过时的主题。我在儿子这个年纪时,听过周恩来小时候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的故事,并为之很激动。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孩子们还会为这个激动么?现在的孩子们,是不是知道“爱我”有余,而在意“中华”不足?

  “爱我”,我指当下耳熟能详的各类所谓“自我价值实现”“我已经做到了”“我已经努力了”“我就是我”“做回我自己”等等词藻。这样的价值观念,既通过无所不在的商业广告所虚拟出来的各种形象和价值观来占据人们视线,也通过各类选秀节目、相亲节目、名人表演等看似活生生存在的形象和价值观来填塞人们的头脑。可事实上,即便做到的这个所谓的“我”,无非是千篇一律的“我们”而已,做着各色各样经过商业包装的梦,或者以为做着这样的梦。

  “中华”,既是说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也说我们浸润其中,无法摆脱,也不应该摆脱的文化和传统;同时,我也用它指代除了一夜成名、除了名利双收、除了生活惬意、除了游戏高分之外,总之超脱于“小我”之上的一切更高的诉求。

  写到这里,多年前读过的一段话浮现在脑海,不厌其烦找出来抄在下面:

  “想象一下,一个十三岁男孩坐在自己家的起居室里,一面做着数学作业,一面戴着随身听耳机或看着MTV频道。他享受着数百年来由哲学天才和政治英雄携手合作,烈士们抛洒热血才赢得的自由;人类迄今最发达的经济为他提供了舒适和安逸;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为他提供了奇异鲜活的电子声响和图像供他享受。然而,进步的巅峰之作是什么呢?……他的志向是通过模仿那个做音乐的男扮女装的同性恋者,使自己名利双收。简言之,人生变成了经过商业包装的、无休无止的幻想。”

  你或许不会想到,这样的见解写在26年之前,你或许更不会想到这样的话出自美国学者的手中,题为《美国精神的封闭》,但你应该会赞同他下面的忧思,尽管在他那是为美国的未来而发:

  “一个社会最优秀的青年和他们的最佳精力竟被如此占用,这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市场之窗
   第A2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
   第B16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新民楼市
从一张纸看行政思维
精神封闭
需反思谁让长假旅游“很累”
科研是一场“马拉松”
勇闯“公章阵”
不妨为摊贩经济开个“负面清单”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精神封闭 2013-10-10 2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