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双十一”
左 妍
  左 妍

  销售圈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时刻提醒众多商家,“有节过节,没节造节”。不得不说,购物网站真厉害,硬是把广大单身男女的节日变成了一场购物狂欢。

  我今年并不打算在“双十一”那天抢购,身为一名年交易量超过500笔的买家,我倒是很想泼一泼“双十一”的冷水。

  两年前,号称“世纪大光棍节”的“双十一”,我也和众多买家一样,提前十多天就把要买的东西放入购物车。11月10日晚上苦等到深夜,刚到零点就准备出手。岂料,购物车里的一件大衣价格和之前分文不差。仔细研究半天,发现卖家只是加标了原价,但这个原价已被灰线划去;还有一双鞋,或许是当晚浏览网页的人过多,导致页面崩溃,也没买成;真正以“五折优惠”买到的一条裤子,因卖家发货慢加上快递爆仓,从下单到收货足足耗费一个多月,险些遭遇“双十二”干扰,收到时早已过了能穿的季节。我还抢购到一款护肤品,最后却被卖家取消订单,理由是缺货。

  或许,这种极端遭遇是少数,毕竟单天销售额那么大的数字摆在那里。感谢“双十一”,让我省下不少钱,因为几乎啥都没买到。

  第二年,我采取了观战的态度。果然,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购买后迟迟不发货,比较干脆的做法是以没货为由要求买家申请退款;还有的卖家要求买家换款,可店内降价幅度大的物品已大面积下架,供选择的范围少了很多;还有的直接称包裹在快递途中丢失,让买家退款。

  原来,商家逗你玩呢,说好的五折成了骗取浏览量和炒作的手段,即便真的成交,想要及时拿到货也得拼人品。而所谓的折扣,事后想想也没便宜到哪里去,商场里打折也差不多这个幅度,试完还能直接带走……

  类似的把戏已轮番上演多次,卖家乐此不疲,每年变着法子凑热闹。而健忘似乎也是大众的共同特征,面对极具诱惑力的促销广告,很难不重蹈覆辙。

  其实,销售圈还有一句名言:促销的主要作用,是忽悠用户在仓促间购买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眼下,“双十一”又来了,很想问一问年年备战“双十一”的亲们,去年抢购的东西,到底用上了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阳光天地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市场之窗
   第A24版:百货/市场之窗
   第A25版:民生上海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专版
保护地方品牌更须行业协会发力
西西里防御
靠什么走出“能吏易腐”困局
“双十一”
白条猪脚
申城出租车也需要“高富帅”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双十一” 2013-11-05 2 2013年1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