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追问难题背后的利益纠结和制度空缺
~~~——追问难题背后的利益纠结和制度空缺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错时停车”能否解小区停车难?
——追问难题背后的利益纠结和制度空缺
袁玮 潘高峰 孙云 周馨
■ 申城不少路边都停满了汽车
  本报记者 袁玮 潘高峰 孙云/文

  本报记者 周馨/图

  “白天路上怕堵车,晚上回家怕停车。”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0余万辆。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带来的除了“堵”,另一个难题就是“停”。

  记者昨天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截至去年底,上海中心城区配建车位约93.6万个,单独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拥有停车泊位约1万个,在市政道路上规范设置的道路停车泊位约3.6万个,加起来共约98.2万个。综合考虑夜间居住地刚性停放、白天车辆适度周转等因素,国际交通管理研究一般认为较为合理的机动车数量和所需配置泊位数量的比例约为1:1.2;交警部门测算出的停车缺口为49.5万个。

  近50万的缺口,要弥补绝非一日之功。而且在买车“洪流”的不断冲刷下,这个缺口还在越变越大。

  停车难题如何破解?是提高新建住宅车位配建标准,还是车牌绑定车位拍卖?是大力推进停车产业化,还是整合资源,推进错时停车?政府部门在想办法,专家学者在出主意。

  近日,本报记者就其中被认为最具可操作性的“错时停车”,作了一番实地调查,对停车难背后的利益纠结、制度空缺进行一番新的追问和思考。

  小区伸出“橄榄枝”却无人应

  虹口区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为9.1万辆,在区建交委备案的公共停车场库泊位数为1.5万余个。今年经过多方协调,共开发了186多个错时停车位。这个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建交委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们曾牵线想促成飞虹路上飘鹰花苑和隔壁商务楼合生财富广场的错时停车,但最终计划夭折。

  飘鹰花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共16幢楼,规划车位近200个,目前小区私家车已有250辆左右。“‘先天不足’造成缺口很大,业主只能见缝插针停车,有的实在停不了只能停在马路上,还要被交警贴违章停车罚单。”物业翁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很多车主提出能不能错时停车,晚上把车停进合生财富广场,白天小区也可以给商务楼腾挪车位。

  然而,小区伸出的“橄榄枝”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记者昨天下午在合生财富广场看到,地面车位基本停满,地下车库的也停了6至7成车辆。据物业公司介绍,这栋商务楼地面加上地下车库共有230个左右停车位,白天能基本满足商务楼宇的停车需求。至于错时停车,物业方还是顾虑重重。

  费用、安全、时间成三道“坎”

  “坎”在哪里?首先是费用谈不拢。错时停车收费是社区向周边社会单位寻求车位时遇到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居民嫌停车费太贵,承担不起。但商务楼宇要执行自己的收费标准。就拿合生财富广场来说,楼里租户的收费是包月每月1000元至1200元。“我们即便是打个8折居民也不能接受。”物业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一旦施行错时停车,外来车辆进入单位内部后,导致内部管理成本增加,人员、资源成本大大提高,收费低了无法收支平衡。

  对外开放单位内部停车场,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安全。且不说外来人员进出办公楼造成的治安隐患,一位社会单位停车场相关负责人坦言:“车子停到谁那里,谁就要对车子负责,剐了蹭了算谁的?收的那点停车费可能还不够赔的呢。”

  错时停车遇到的另外一个障碍就是停放时间难以协调。参加错时停车的双方,一般都会规定对方的停放时间。这样车辆进出时间就受到一定限制,这对车主来说不自由。

  商务楼有顾虑,小区对错时停车的做法是不是欢迎呢?记者调查发现,有车居民可能有热情,无车居民却不“买账”。而对小区的管理方而言,同样面临安全担忧,以及社会车辆停放后所收取的停车费归谁,小区停车资源对外“共享”后小区内“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利益如何协调的两难。

  “错”开矛盾需要创新管理

  停车资源是社会公共资源,错时停车,如何“错”开矛盾?一位物业业内人士认为,最大限度发挥停车位这一稀缺资源的功用,让车位循环利用,错时停车方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引导和创新思路。

  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属于公务财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市民错时开放富余车位。政策也是一只重要的“市场之手”,如果通过政府财政对实施企业奖励,对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补贴,消化错时停放增加的人员、设施和风险成本,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将刺激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加入。

  破解停车难这道待解的民生难题,政府部门还应创新社会管理。比如可以牵头制定协议范本,明确开展错时停车双方的管理要求与车主的权利义务,指导单位合约化管理,有法可依。诸如车辆超时不走,是用收费为杠杆加倍收取,还是纳入禁停“黑名单”;小区错时停车收益归哪一方;车辆如果发生意外损坏或丢失该如何赔偿等,需要有关部门出台详细指导意见。有业内人士还建议,可以在收取的停车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投保费用,以便减轻相关单位、小区开放停车场或停车位的风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8版:人才周刊
   第B09版:人才周刊/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留学/人才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错时停车”能否解小区停车难?
立体停车?自备车位?都有点难!
新民晚报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A06“错时停车”能否解小区停车难? 2013-12-11 2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