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反映清史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士兵的胸前或背后,缀着“兵”字或“勇”字。他们虽然都是士兵,但其性质并不相同。
“兵”是清代的国家正规部队,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他们驻营位置是固定的。“绿营”类似正规军中的野战部队,分布各地,驻守边关,担负着抵御外侵、保家卫国的使命。因以营为基本单位组建,以绿旗作标志,故称为绿营,又称绿营军或绿旗兵。按朝廷定制,八旗兵卫戍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通常影视剧中浩浩荡荡的清代大军都是绿营兵。
此外,发生战事,朝廷会在当地招募并迅速组建队伍,战事完毕立即解散,这批士兵称作“勇”,也称“乡勇”。“勇”就是士兵,但属于临时招募,不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内。
因“兵”和“勇”的性质与任务不同,同一名士兵不会同时亦“兵”亦“勇”,而某些游览景点供游客合影的清代士兵模特竟有在上衣的胸前缀有“兵”而在衣背印着“勇”,一人兼有“兵”“勇”二任,实属不伦不类。至于个别作品中有“兵”“勇”混在一起冲杀,更属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