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春晚,我情有独钟,30年来始终不渝。除夕这一晚,我家的电视频道绝对定格在央视一套不许动,直至《难忘今宵》乐曲响起后才依依不舍关掉电视进入梦乡。但我一直不敢透露会有这么个爱好,免得小伙伴们嘲笑,因为听讲如今不少年轻人甚至名人,不屑一顾春晚,并冒出取消春晚建议。各地的卫视也不甘寂寞,纷纷在除夕之夜一掷万金,聘请大牌明星、制作宏大场面,与央视春晚打擂台争高低。
我纳闷,为什么曾经万众瞩目的春晚竟然落得不热门?思想了很久,得出4个字结论:多见少怪。类似春晚这种歌舞曲艺节目,国内荧屏比比皆是,目不暇接,三天两头放。元宵、中秋、劳动节、国庆节这些重大日子更是大型演出不断,观众视觉疲劳,腻了。也难怪人们宁肯上网、情愿调频道,也不想吊在央视一套、三套和四套的春晚这棵树上。再讲近几年春晚的节目确实不够精彩,场面越搞越大、伴舞越来越多;小品没有个性、歌曲唱过即忘。结果招来一片“砖头”一番“口水”,情有可原。
如果变个环境,能横生什么趣事?我说个真实的故事吧。有个朋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远渡重洋,那时央视四套还未对海外实况转播电视节目,因此朋友就委托我每年除夕夜帮他用录像机录制全场春晚节目。录完后设法托人捎去。据反馈:甫取到录像带,朋友全家以及朋友的朋友便迫不及待聚集在朋友家里连夜看完,并久久沉浸在春晚的欢乐气氛中,华夏儿女的赤子之情毕露。幸亏卫星电视及时解了我的围,这才光荣完成近10年的使命。至于其他有关侨胞热爱春晚的桥段,我不好意思重复。
在这儿,我无意也无权借例子来旁敲侧击那些不中意春晚的小伙伴们,问题是根本没必要像地方卫视一样叫板央视,同春晚拼收视率(窝里斗没意思);也没必要唱衰春晚(建立一个著名品牌不易,保住更难)。相反是应该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优势,做好做大做强春晚,倾尽全力磨砺春晚,以吸引全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积极主动当春晚的粉丝,令一边守岁、一边春晚成为时尚。同时,央视还应眼光放远考虑扩大春晚的国际影响,争取更多的外国观众也来喜欢春晚;邀请更多的外国著名演员竞争上春晚,且且要牛得没有一分钱出场费。通过一年年努力耕耘,逐渐将春晚打造成全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共迎农历新年的全球演出,让春晚成为世界的舞台。其实这没什么不可能。每年元旦,世界上许多国家邮政会相继发行生肖邮票;每年春节,各大国首脑均向华人拜年祝福,该场面已经常态化。所以一旦发生全世界人民一起收看春晚,请不要大惊小怪。
希冀春晚导演把握时机,不辜负全国人民的盼望,烧好春晚这顿“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