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百姓故事
     
本版列表新闻
连续两天听到37.5kHz脉冲信号声音~~~
连续两天听到37.5kHz脉冲信号声音~~~
     
2014年04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续两天听到37.5kHz脉冲信号声音
“海巡01”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
程绩
■ 测量队在相关海域搜寻 图 TP
  4月4日下午,失联MH370客机黑匣子水下信标30天有效期的倒数第3天,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队在东经101度、南纬25度附近海域,第一次用黑匣子搜寻仪听到了37.5kHz的脉冲信号声音。4月5日下午,搜索人员再次听到同样频率的脉冲声音。

  “砰、砰”声每秒一次

  抵达南印度洋之后,测量队已经用黑匣子搜寻仪进行过多次水下扫测,此前均无发现。4日16时20分,海测大队队长张良、队员李永奎与“海巡01”轮的二副魏亮、水手长童世民,带着黑匣子搜寻仪乘小艇再次出发。“有效期最后几天了,我们会加大黑匣子搜寻力度。”张良在出发前对记者说。

  当时的海况风平浪静,十分有利黑匣子搜寻仪的工作。大约16时34分,在小艇远离“海巡01”轮之后,李永奎将黑匣子搜寻仪的换能器放入海水中。张良第一个戴起耳机听,大约3分钟后,他用肯定的语气告诉身边的同事,“我听到声音了。”紧接着,魏亮、童世民和李永奎先后戴起耳机,都听到了同样每秒一次的“砰、砰”声。“我应该是听了超过200次声音,才告诉他们的。”张良后来说。

  肯定不是自然物体

  外表看起来,黑匣子搜寻仪就像一个黑色的长柄锤子,2米左右的长杆顶端是30厘米不到的换能器,“黑匣子搜寻仪的工作原理是,换能器将听到的飞机黑匣子信号(黑匣子是带有水下信标的,黑匣子在遇水后,水下信标激活,每秒发出一次频率为37.5kHz的水声脉冲信号,持续30天)转换成电流,再转换成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测量队队员韩磊告诉记者。

  听到声音之后,张良的第一个判断是,这肯定不是自然界物体发出的,“这就是一个标准的脉冲信号,海底生物不可能发出这个高频率的声音。”

  除了黑匣子,还有哪些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对此,他认为“只有3种可能:1.有其他船舶发出相同频率的主动声呐脉冲音频信号;2.当时有其他水下潜水器,正在与水面舰艇进行通信;3.此前有人在这投过pingo(水下定位信标)。”

  时间深度都达极限

  没过多久,李永奎移动了换能器的位置,再听,却怎么也听不到刚才的声音了。“这片海域的平均海底深度为5000米,如果黑匣子在海底,垂直距离就接近黑匣子搜寻仪的极值,稍微转换角度,可能就听不到了。”测量队队员罗远解释。

  张良所在的测量队,曾经用黑匣子搜寻仪等设备成功帮助打捞过直升机的黑匣子。2005年春节期间,一架直升机在接送工作人员途中,撞到一艘集装箱船,飞机坠落在长江口。当时上海海测大队接报后,第二天就用黑匣子搜寻仪听到了黑匣子发出的脉冲信号声音,并锁定了大概位置,再用其他设备确定了直升机的具体位置,完成了打捞。

  目前,MH370黑匣子搜索的最难点在于逼近了两个极限,即黑匣子信标信号的30天有效期与海底深度可探测位置5000米的双极限。

  特派记者 程绩

  (本报“海巡01”轮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运动汇
   第A14版:域外传真/运动汇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秦小姐”:60位老人的“贴心闺女”
“海巡01”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
新民晚报要闻·百姓故事A02“海巡01”发现疑似黑匣子信号 2014-04-06 2 2014年04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