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立法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在国家层面进行祭奠悼念活动,4月5日是该项立法通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今天祭扫是公祭日被确立后在纪念馆内举行的首场民间自发悼念活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让更多的人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缅怀。
上午10时整,“哭墙”前祭奠仪式开始。4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死难者遗属陆续来到纪念馆,他们满含热泪,念叨着“哭墙”上亲人的名字,献花、点烛、焚香……
“这面‘哭墙’是我们祭奠亲人的唯一地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路洪才在祭奠仪式上说,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母亲路夏氏、妹妹路小毛、外祖父夏老三、外祖母夏赵氏、二舅夏瑞、三舅夏端被日军杀害了。“当时我只有5岁,那场人间惨案使我家破人亡。”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很多和路洪才一样在南京大屠杀中逝去亲人的遗属和幸存者前来祭扫。“因为我们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亲人没有坟墓,有的甚至没有遗体,所以这面‘哭墙’就成了我们祭奠亲人的唯一地方。”路洪才说。
“4月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天我带着我的纪实影片再次来到南京。”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团团长松冈环在“哭墙”前参加祭奠仪式时说,2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调查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同时也致力于听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从加害方和受害方两个角度相互印证历史事实的真相。希望所有看过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俗称为“哭墙”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是每年清明节前后市民们自发地悼念在南京大屠杀遇难亲人的场所,经过1995年、2007年、2011年和2013年共4次镌刻,“哭墙”上现刻有10418名遇难者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