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剧目多台
国家话剧院出品、田沁鑫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昨晚起在艺海剧院上演。该剧被称为“最美汉化版”,田导试图“让观众在经典里受一次爱的再教育,收获勇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驯悍记》则将分别登上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以及上海城市剧院的两个舞台,为观众带来具有上海味道的两性间的“驯服”与“被驯服”的故事。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与苏格兰国家剧院联合制作的《麦克白后传》结束了今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之后,26日起将在上海大剧院亮相。这是来自莎翁故乡最正宗的“问候”。
“创新”已成常态
在国际剧坛,一丝不苟地照搬莎士比亚剧本上舞台,已是100年前的事。莎剧在英语国家脍炙人口的程度相当于小学课本,每一位戏剧导演甚至编剧亮出的“莎翁”戏剧几乎都是在“比赛”谁改编得更好,因此,当下进剧场看到的“创新”莎剧是“常态”。
田沁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洋溢着混搭的气息。朱生豪译本的华丽辞藻夹杂着北京小痞子的脏话;身穿当下文艺青年热爱的个性服饰,谈着一见钟情的“古典式恋爱”;一头长发的神父原来还是一位“摇滚教父”……而话剧中心的《驯悍记》则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空背景挪移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长袍马褂代替西洋贵族服饰,麻将牌九登上舞台。《麦克白后传》甚至是依据《麦克白》延伸出的“续集”。编剧大卫·格里格从麦克白死后写起……
“功课”必须做好
当各国戏剧编剧、导演在仅保留原著骨架,再造血肉,或干脆新创“别传”“外传”之际,考验观众的时候就到了。熟悉原著华丽或者诗化的台词,不仅有助于看懂“创新”莎剧,还能在欣赏田沁鑫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体会英国古典华丽诗歌与北京小痞子行话之间对照的意趣。青年导演石俊建议,观众进剧场前应该先读一读莎剧普及读物,或者翻翻原著,了解台词精华,最好参与一些同期在沪举办的讲座活动。如此,就不会“迷失”在“跨越的时空里”“变身的角色中”了。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