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易蓉
  易蓉

  课堂里的学生同时在听老师讲课、淘宝购物、微信聊天、做作业甚至看美剧。三心二意?说不定TA还真的是每样都完成好了的。随着这些多线程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侵占我们的时间,越来越深地、越来越早地和越来越年轻的一代结为盟友,我们的大脑好像也被这些电子信息技术“绑架”改造,变成“多核”,具备更强的多线程处理能力,随时在多个任务界面快速切换。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把1985年当作分水岭,将85前的职场人比作“脑残剧一代”,85后则是“网游一代”。脑残剧一代是指从小看电视剧长大,坚信人生再跌宕起伏只要按剧情发展循序渐进就一定会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此类人擅长忍耐、等待,踏实吃苦。网游一代则从小习惯游戏人生,坚信自己是手握神器拯救世界的英雄主角,强调个人存在感,喜欢立竿见影的成就感,及时反馈相当重要,稍有怠慢就“不跟你玩了”。 

  且不论分水岭的争议,这两类状态的确存在,精神情感需求各不相同。前者在家庭中需要察言观色,习惯了主动筛选和追求有价值的信息,尊崇长辈制定的规则,以生存为要务;而后者是家庭关注焦点,习惯被“喂食”和挑选,生存、道德等传统立命根基恐怕要倒过来成为最不被在意的部分。在这种环境和趋势中,如果我们的信息仍然坚持传统说教式的传递,不仅在信源多样、扁平的大环境中已经不具备任何渠道优势,这种强硬的方式本身会受到毫不留情的“零关注”。 

  技术,的确带来了革命。越是实时、个性、互动、随意,越是热闹火爆。可是一切那么快就会过去,除了情绪什么也留不下。当“快思”代替“浅思”,失去的何止那些精致的语言,价值和意义正逐渐消亡。新调查说国民人均年阅读4.77本纸质书,不知道这数据如何得出,我想知道大家不受干扰从扉页开始连续看完一本书需要多久,是否还能分得清或愿意分清什么是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距离上一次感受深入灵魂的触动又是何时? 

  我好像又在说教了,还是闭嘴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3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生态上海·春之声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育教民新/校园通讯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0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2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移民热点
   第B14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依法管住买卖才会没有杀戮
“坏人变老了”吗?
从善难
公告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 2014-04-23 2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