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主任):
为全新打造并演绎“新民教育”品牌,本报大力整合优质媒体与教育资源,首推“二大计划、四个平台”。包括:(1)上海市青少年人才(未来领袖)“蓄水池计划”;(2)上海市校园通讯站“阳光计划”和(1)搭建沪上最大、立体式一体化的新民教育(校园)展示、发布及公示平台,报纸、专刊、特刊、书籍、微信、微博、BBS论坛、网站等“八位一体化”全面运作;(2)搭建最具市民公信力的新民教育(校园)评选及认证平台;(3)打造沪上常态化运作的新民教育论坛、教育局长高峰论坛、魅力校长论坛、明星教师和学生领袖论坛等;(4)打造优质新民教育顾问团平台。
言言(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副主任):
新民晚报在上海的平面媒体中拥有最大的发行量,帮助学校培养具有综合创新素质的师生人才,积极建设和宣传校园文化。校园通讯站“阳光计划”分为“阳光活动计划”及中国首家校园新闻发言人(校园首席发言人、教师通讯员、学生通讯员)“阳光培养计划”。计划在每周三《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校园通讯版”》上开展系列报道,每年50期,刊登校长、老师、学生的优秀通讯稿,展示每周新民教育论坛、新民校园新闻发布会上各位校方代表的精彩发言。“新民教育民生直通车——校长新闻发布会”已于近日全新亮相,敬请读者留意本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