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家长会/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易得“拖延症”父母如何来克服
陆梓华
  明明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情要熬夜完成,但是东瞅瞅西晃晃,时针不知不觉又滑向了午夜……说起这样的症状,你是不是也想立刻举手回答,“我也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何鹏发现,在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症”患者不在少数,大三女生萧炎就是其中一位。在和萧炎深入交谈后,何鹏指出,克服拖延症,需要家长一起配合,创造良好的家庭作息时间表。 

  疑惑 没压力也睡不着 

  萧炎说,自己晚睡的习惯很早就有了。在家里时,高中的时候住校,常常为了复习功课而晚睡,做完功课后用手机放松娱乐一会,有时也会因为要做好一些班级、社团活动而晚睡。但是,萧炎觉得,那时候即使晚睡也基本不会超过午夜12时,并且觉得自己真的是有事情而忙。而且无论怎样晚睡,第二天仍然精力充沛。 

  但是,现在情况似乎变得不大妙。现在她一周有三四天会到凌晨2、3时才睡,有时甚至干脆通宵。第二天,她常常起不来,还会在课堂上打瞌睡。本来自己想考GRE,但是因为克服不了晚睡晚起的坏习惯也放弃了。萧炎说,仔细想来,似乎所有的事情在11点左右她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上网、看电影、玩手机等,有时下载电影会莫名其妙地一直盯着下载条看…… 

  “我有时心里会克制自己要早睡,但是越是这么想越是不能睡。”萧炎说,拖延的情况也延续到了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上,自己也常常不到最后一刻不动弹,甚至因此耽误团体的活动。她担心,长此以往,朋友都会离自己远去。 

  “晚睡是不是让你觉得有一些额外得益,如晚睡可以多完成一些项目,让自己感到充实,或者给自己疲惫的身心带来放松等等?”何鹏的问题引起了萧炎的思索。 

  建议 创造早睡家庭氛围 

  萧炎告诉何老师,自己全家都是“夜猫子”。她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晚睡,只有在晚上,萧炎才能和爸爸妈妈玩一会,聊一会,才能和父母在一起,那时,她时常为自己可以晚睡而高兴,渐渐的,晚睡在她的心目中,就变成了一件能让自己获益的事情。何鹏认为,“拖延症”在年轻人中普及,和这种不太规律的家庭生活作息不无关系。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也请自律。 

  此外,伙伴相互影响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萧炎说,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挺规律的,复习考试前,同学们总会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大早就去占位置,晚上回宿舍很快就能睡着。每当考试结束,“考友”们各自散去,萧炎也就失去了规律作息的动力。因此,何鹏建议,年轻的拖延症患者不妨找个学习伙伴,影响自己的习惯。 

  为了改变作息习惯,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睡觉前两个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虽然疲劳会让自己发困,但是睡前的跑步等运动可能更容易刺激神经兴奋,让自己难以入睡。可以改为傍晚吃过饭后慢跑或散步。 

  2.根据个人的习惯,可以在睡觉前半小时冲个温水淋浴,缓解身体疲劳,也有益于睡眠。 

  3.设置闹钟来督促自己早醒,可以将闹钟放在床下,而不是放在床头容易拿到的位置。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3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生态上海·春之声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育教民新/校园通讯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10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2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3版:新民教育/移民热点
   第B14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孩子易得“拖延症”父母如何来克服
“姐”,你睡了吗
要善于及时化解小矛盾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家长会/新民教育B10孩子易得“拖延症”父母如何来克服 2014-04-23 2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