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榧海清幽
杨嘉麟
  杨嘉麟

  初春,喝了些绍兴温酒,徜徉在诸暨的山色空蒙、湖波浩渺中,拂面的细雨令我如履浮云。当地的亲友邀请我在山中小憩,还捎来一种奇异的果实——香榧。顺着他们的指点,我对这纤瘦如橄榄、嚼之甘美,沁人心脾的果实顿生好奇。 

  这是一片从开花到结果至少需要三年,并且树龄百年以上才能硕果累累的古树群。置身于榧海的层层环抱中,心中不由升起奇妙的感受。 

  正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八百前年,曾经出现了浪漫主义书家杨维桢(1296-1370)和妙用丹青擅画墨梅的王冕(1287-1359)。之后,中国书画的文脉上又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公元十七世纪拥有“彻底风格的艺术家”陈洪绶(1592-1652)。这位在诗、书、画、戏曲等领域绽放异光的奇才,其艺术影响了三百年以降的绘画流派。 

  作为一个全能画家,陈洪绶留下不少山水画,他笔下那构图饱满的五泄风景,略带装饰性意味的山石树木、点晕皴擦,艺术地将三百年前的香榧林海呈现在我们视线中,令人浮想联翩。当然他的人物画,更是古今绝伦,超凡脱俗。他将夸张而不怪诞的造型发挥到了极致,其笔下的水浒好汉、罗汉僧侣,隐士侠客、神仙烈女经常呈现出一种有别于绘画史记载的迥然异样。

  值得关注的是,他一生画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的作品,晚年画给好友周亮工的《陶渊明归去图》的人物画作品,无疑是一个里程碑。作为对好友周亮工在改朝换代后继续出仕的劝诫,《陶渊明归去图》隐喻之意自不待言。在这幅由十一个人物组成画面的场景中,陈洪绶展示的岂止是其出神入化的笔墨语言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在时代转换之际士大夫们人生价值和政治意识的考问,陈洪绶就用这股奇崛孤傲、冷笑乾坤的千古流风加以印证。 

  和他早先不少画作相比,《陶渊明归去图》没有太多设色,这纯粹的黑白画面还诠释了关于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绚烂和恢宏后趋于宁静,在甜媚和世俗后平添淡雅,由巧入拙,复归平淡。陈洪绶借助《陶渊明归去图》间接地画出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在个人的人生理想破灭后,依然能够保持一份自重,一种古代文人特有的清高。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厉胁迫能惜墨胜命,而庶民妇孺的索画却慷慨赠送、不求回报。 

  山雾欲发的浓厚,我却游兴未艾,随手将口袋里那黄褐色却又隐现云纹的香榧果放入口中,顿绝香气胜兰,心旷神怡。我更加确信,这树和果都有灵魂,这位三百年来“再无此人”的大画家一定受到了这会稽山脉的天地滋养,才将这清幽的气度充盈于他的绘画世界里。 

  所谓艺术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超越了物质的羁绊而追求自我性情的适然自处。就此而言,陈洪绶为后世学艺人开启见道的不二法门,已然功在千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动态·观点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财富的福音
我在今日宝岛的见与闻
女人以肝为先天
中午的外滩
榧海清幽
愉快地读着并回忆
艳阳天 (版画)
晨曦中的华山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榧海清幽 2014-05-17 2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