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2日上海市青联老主席万学远在《夜光杯·十日谈》“我与青联”首篇刊出《2014年春节青联聚会》及后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生命的激励》中先后提到我后,好几位熟悉我的朋友用短信和微信告诉了我。从5月2日始,我对每晚连续刊登的“我与青联”文章篇篇必读,一一收齐,愉快地读着并回忆。伴随阅读,万学远、陈燮君、赵丽宏、奚小琴、严建平、郁钧剑、徐佩莉、杨德林、毛时安、王作欣等各位老青联委员的文章和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一段段精彩的往事一一浮现在我脑海中。我曾担任四届市青联副主席,青联确实是一个可以凝聚各界青年精英和培养提携各方青年才俊成长的重要平台。能使青联老委员们几十年来不受工作变化、职务变动影响,仍像当年一样怀着一颗年轻赤诚的心紧密联系、友谊历久弥坚,我认为首先应感谢那些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仍像当年一样关心各位老委员的青联老领导,每次活动他们都以普通一员身份出席,起到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其次还要感谢杨德林、徐佩莉、王作欣、张世钱这些热心人花费精力、组织资源,把一次次活动组织安排得富有意义、精彩纷呈。
我记得2008年10月4日,在时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徐佩莉同志的热情安排下,前来参加“我与改革开放30年——上海市青联部分老委员国庆聚会”的人数超过了80人,陈启懋、万学远、王生洪、赵介纲等同志都参加了。2009年春节年初五,在市政协海外俱乐部举行部分老青联委员聚会时,杨德林同志兴致勃勃打着竹板将老青联委员们的情况用快板书逐一娓娓道来,马莉莉、丁建华等艺术界老青联委员的沪剧和电影译制配音表演引人入胜,使老委员仿佛又回到了当年。2010年2月17日年初六,在浦东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29楼举行的“世博、展望、友情、共勉”原市青联部分委员新春聚会时,几位已调离上海的青联老领导的精彩发言使大家收获不小,杨德林同志那“我们曾经年轻,我们不再年轻,我们依然年轻直到永远”的话题激荡着每位老委员的心灵。
今年年初五,根据王作欣的提议,老青联委员在邬达克纪念馆聚会,既了解了邬达克生平和他对上海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67幢著名建筑的设计艺术,又畅叙友谊,愉快地进行沟通。马莉莉特地中途打电话让她先生开车把刚出版的反映她沪剧表演艺术人生的新作《灯总是亮着》送到纪念馆,一一赠送给各位老委员。
老委员李智平在《青年报》工作时曾说过一段使我难忘并受启迪的话。他说,《青年报》的定位发行“要使年轻的人成熟,使成熟的人年轻”,我想如果说青联是老委员们年轻成长时脱颖而出走向成功的人生熔炉,那么老青联委员们一次次愉快聚会,则是激励他们保持年轻心态,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奉献光和热的加油站。
十日谈
我与青联
明起刊登一组《修志的故事》,责任编辑: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