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注重营养平衡性
除了西餐,王家最拿手的还有素菜。对于王新衡家的素菜,张学良最喜欢日式锄烧,还有加孚罗以及青菜沙拉。那时王家也做中式素菜,有罐煮鹌鹑蛋、土豆烧茄饼、油炒马铃薯干等等。王注重口味的搭配,与这些清淡素菜搭配的往往是意式的牛奶浓汤等。
王新衡曾对张学良说:汉卿,早年我也喜欢大鱼大肉,任何人都难逃世俗的凡尘,但自从皈依基督之后,我才感到多吃素食的好处。素食也是灵性修身的主要部分。这番话对张学良影响很大,后来他虽然不能做到完全素食,但素食的比例明显增多了。
台北的“三张一王”转转会,每逢转到张学良家,赵四小姐就会一展厨艺。赵四小姐的拿手菜是砂锅鱼头。如果赶上夏季,赵四小姐就喜欢为大家烧一道开胃佳肴——清烧豌豆,豌豆是从附近农家直接买来的。清烧豌豆做法是这样的:豌豆下锅前先用冷汤浸泡,这个汤可以是鸡汤,也可以是鸭汤,让味道沁入豌豆。豌豆入锅烧好之前,再加入牛奶。这道菜豌豆酥软味鲜、汤汁洁白醇厚,在夏季餐桌上很受欢迎。
转转会上,赵四小姐还喜欢做一道看家菜,叫“烧醉虾”。烧醉虾是赵四小姐在高雄居住时学会的一道海鲜菜。张学良很喜欢海鲜,1954年张搬到高雄西子湾居住,靠近海滨,那里的虾又多又便宜。将新鲜海虾剥出虾仁,浸泡在酒里两小时,然后下油锅爆炒,加盐、姜丝、肉丁、蒜泥、韭花和芥末,再浇上香葱、海带丝烧成的汤汁——“烧醉虾”这道菜便做成了。赵四小姐的这道菜得到张大千、张群的交口称赞。
冬天的时候赵四小姐喜欢做火锅,火锅在台湾是不多见的。赵四小姐本来是杭州人,也许是在北平生活的时候和张学良一起爱上了火锅。那时北平的东来顺、普云楼、天福楼的火锅都享誉天下。张学良在贵州幽居时,当地冬天奇冷,赵四小姐学会了用当地的木炭烧火锅。贵州的火锅是用泥烧制的炉灶,上面架铁锅,煮的食材一般是打来的野味、鱼和采的野菜等。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西南老家的时候,每到冬天,我常在一个火盆里面烧干炭,上面放上三脚架再放上锑锅,锅里放入鸡和大骨熬的汤,三五个朋友围坐一起,烫肉烫菜。酒就倒进杯子里放到火盆边烘烤,又取暖,又吃了美味。我们有时会先煮一锅猪蹄,煮熟后猪蹄蘸调料吃,把豆腐、白菜、海带等下入猪蹄汤中继续煮,十分美味。大家喝酒侃诗,其乐融融,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后来,赵四小姐把火锅也带到了台湾。台湾冬天阴冷多雨,所以赵四小姐经常做火锅给张学良吃,因为靠近海边,所以多用海鲜。除了海鲜,赵四小姐拿来下火锅的还有酱肘花、生牛羊肉片、爆肚、香肠、熏鸡、酱鸭等等。
这里提一句有“当代孟尝君”之称的北京黄珂家宴,在冬天的时候也经常备海鲜火锅和黄氏牛肉汤锅,其中海鲜火锅是他家的代表菜之一,是先用大骨、鸡架、鸭架、干鱼等熬汤,再把海鲜切片,涮着吃,鲜美至极。
张学良除了注重饮食的多样性,更注重营养平衡性,注重荤素比例。但我想,心平气和才是他长寿的原因。他被幽禁50年,还活到101岁,没有这样的心态是不可想象的。每个人的一生不知会遇到多少坎坷,所以我们要学会张学良的这种心态。张学良的长寿应该还得益于他和赵四小姐不离不弃的感情。1955年8月13日,赵四小姐因病住院。尚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经常给赵四小姐写信,寄托自己的情思。在那一年中秋,张学良写道:“中午熊队副、老徐、黄分队长,我们四人同桌,菜很好,烩海参、白斩鸡、炒牛肉丝、炒鱼片、红烧鱼,炒白菜、鸡汤。下午,徐、熊又同吃,有卤鸭,红烧狮子头,炒白菜,烩菜,鸡汤。我把剩下的杂烩吃了两次,我爱吃极了。十五的夜里有云,月色不好,小猫也未在家,大概找他的女朋友去了。”
短短一段话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充满爱意和幽默,这两点是做人最基本的要素,有了这两点,一个人才可能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