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改变院士头衔“奇货可居”状况
赵志疆
  赵志疆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简称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最热的话题不是遴选,而是退休和退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分别表示,院士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

  作为学术界的最高荣誉,院士一般被授予最杰出的科学家,代表着一个国家科研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保障院士队伍的质量和声誉,对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完善遴选机制、畅通退休退出机制,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畅通院士退休退出机制的呼声由来已久,不少院士也奋力疾呼。两院院士中,获准退休的仅药理学家秦伯益一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向任职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提出退休要求,却被拒绝。原因是党委书记和校长表示“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

  有了院士这个“金字招牌”,往往意味着在科研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不少地区和单位因此纷纷为院士开出优厚的加盟待遇,即使日后院士萌生去意甘愿“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用人单位也很难轻易“作别西天的云彩”。

  掺杂了太多利益纠葛,院士遴选制度也饱受质疑。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受审时曾语出惊人,他将受贿的巨款用于为参评院士做准备,因为这个事情“需要用钱”。虽然供述未被证实,不过,由此引起的普遍忧虑并不多余,既然院士头衔能给个人和单位带来诸多“好处”,用什么来避免单位和个人倾尽全力为之“铺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退休退出制度等。这些正是此次院士章程修订的主要内容。从维护院士队伍自身形象来看,如此正本清源之举无疑十分必要。不过,院士减负的关键恐怕在章程之外——因为“不必要的干预”多半源自放不下的利益。

  中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究其原因,我国并没有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立法的缺失,直接导致科研项目管理的混乱。目前,科研经费分散掌握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拨款的主要方式是项目制,即申报项目,审批通过立项后拨款。这些部门既是科研经费的发放者,又是科研项目的审批者,因此“跑部钱进”的现象层出不穷,弄虚作假因此也应运而生。

  如果不能改变院士头衔“奇货可居”的状况,剥离科研经费的发放权与审批权,引入公平、公正、公开的外部审计制度,那院士身份恐怕很难脱离尴尬状况,恢复学术和荣誉的本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连载
   第A26版:阅读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关注高考
   第B08版:关注高考/新民教育
   第B09版:关注高考/新民教育
   第B10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改变院士头衔“奇货可居”状况
赵本山和“猪大肠”
共进午餐
以开门立法破“部门利益法制化”
“余热”
“沙漠”何妨多些“自由”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改变院士头衔“奇货可居”状况 2014-06-11 2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