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沙漠”何妨多些“自由”
朱绩崧
  朱绩崧

  昨天,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4年上海秋季高考试卷评析》,语文部分题为“聚焦学科素养,延续思辨性写作”。顺应教育改革的主流,“思辨”已成作文的灵魂,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举措。

  然而,反观考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我又觉得其实思辨的空间还不够大,因为穿越沙漠已经是板上钉钉,写作者被剥夺了另一种选择:不经沙漠——别忘了,地球是圆的,绕上一圈,可以到达沙漠的另一头而不必穿越。

  再来看“沙漠”,究竟指什么?照《评析》赞为“明白如话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的考题来看,该词“可以引发考生丰富的联想”。“沙漠”不是生涩的诗文,“明白如话”显然画蛇添足。更令我疑惑的是,“沙漠”能激发的联想恐怕挨不到“丰富”的边。至少在日常的汉语里,用诸比喻的“沙漠”全是贬义的。

  人生中有太多必然的事与物,可它们一定像“沙漠”那样广阔得令人绝望、酷热得令人困乏吗?这背后的预设是不是浸染过许多东方宗教而远离考生实际生活的苦难哲学呢?

  说到哲学,“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又登台了。《评析》特别指出,要考生正确处理“自由”和“不自由”的关系,进而建立正确的三观。可惜,纸上学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我猜想多数考生未曾踏足瀚海,如圣人般念天地悠悠,独怆涕下,不知他们纯凭幻想如何“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如何“对人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皆《评析》语)?

  相比而言,北京高考作文的“老规矩”限得更死,显然是要考生做“老规矩”的辩护士,如果指出“老规矩”是社会发展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然随社会变化而衰亡,大概拿低分的风险就更高了。此题思辨空间狭促,令我不禁想到1998年自己参加的那场语文高考,大作文是批判日本右翼分子为东条英机等二战战犯招魂。对此,当然不能唱反调。若质问命题本身,结果可想而知:政治观点错误,零分。所以,这样的题目,其实更像政治题。

  既然高考作文题已经有了形式上的“不自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那就请在“沙漠”部分尽量少些条条框框。高中生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新鲜事物接触多,思维哪怕不成熟却总是高度活跃的。让他们就比较熟悉的话题,大胆地写,真正反映出他们的所感所想,只要言之成理,行文有度,未必就比临阵磨枪地冲击“高大上”话题来得等而下之。一点外行愚见,谨供明年命题组老师参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连载
   第A26版:阅读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关注高考
   第B08版:关注高考/新民教育
   第B09版:关注高考/新民教育
   第B10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改变院士头衔“奇货可居”状况
赵本山和“猪大肠”
共进午餐
以开门立法破“部门利益法制化”
“余热”
“沙漠”何妨多些“自由”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沙漠”何妨多些“自由” 2014-06-11 2 2014年06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