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动脉瓣狭窄主要由风湿热的后遗症、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或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所致。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较大,即使存在较明显的主动脉狭窄,相当长的时间内患者可无明显不适表现,直至瓣口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才出现临床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
为挽救患者生命,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景在平教授及其团队成功突破心脏主动脉瓣区域的腔内微创治疗,开展了球扩式腔内微创瓣膜置换术,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
手术方法是运用一套输送系统,从大腿根部腹股沟处开一个约3厘米的股动脉小切口,将带支架的人工瓣膜通过动脉通路输送到狭窄的主动脉瓣膜位置,然后再用一个球囊把瓣膜支架撑开,之后扩开支架后的人工瓣膜就代替了狭窄病变的主动脉瓣,使心脏供血功能恢复正常。至此,心脏换瓣术从开胸、停心跳、体外循环、超低温脑保护巨创治疗,蜕变为真正的微创腔内治疗,那些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高龄患者看到了获救的曙光。
自2011年5月成功实施第一例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至今,此项微创手术已成功救治10余位患者。景在平教授指出,球扩式主动脉瓣狭窄腔内微创置换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所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年轻患者,暂不宜进行该项治疗。 本版图片 TP
庄郁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