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不讲信用寸步难行。
同学之间,有人说借上铺兄弟的小钱不用还,不是不讲诚信,而是少年义气,你情我愿。但在社会生活中不讲信用,就会给自己的信用留下污点,从此每行一步处处掣肘,诸如就业难、购房难、贷款难等等。
令人痛惜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信用教育实在太少,最多从道德的角度谈点诚信的意义,却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教育。今年1-7月杨浦区法院就受理助学贷款纠纷案770起。这些案件中,有学生甚至不知道助学贷款需要还,有学生工作后有了钱也赖着不还……更不要说,现在的银行业务也盯上了大学生,联手高校给大学生办信用卡“门槛”低得吓人。
高校毕业生欠贷不还现象亟需引起重视。大学生已经年满十八岁,是成人了,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扣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枚“信用扣子”,为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而学校、银行和家长,是不是也该尽到责任,避免大学生在木知木觉中变成“失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