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尔兰,你能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深度和人们对艺术的虔诚。
那天上午,兴致勃勃地在宝尔势格庄园游览后回到都柏林市中心已是晌午时分。企盼着快点参观圣三一学院后的自由活动,为的是去看爱尔兰都柏林国家美术馆。这宝贵的六小时自由活动,对我来说,与其逛商店,倒不如找个清静地方,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惊喜。
步行街上人头攒动,各种真人秀比比皆是,而我无心观望,街边小店吃完简餐,便来到不远处的美术馆,进门一看,正前方台阶上高高悬挂着《爱尔兰国家美术馆150周年——1864、2014藏品展》巨制横幅,心头不免一震,选择对了。
在展厅的长廊边,陈列着罗丹、马约尔的许多雕塑。那些人物带着深情故事的神韵,似乎在召唤着每一位参观者。此时仿佛站在艺术的神圣殿堂中,而心绪起伏不定。
进入一楼展厅,立刻遇见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到印象派,从十八世纪至近现代世界知名画家全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里可见爱尔兰对文化的包容。提香、伦勃郎的作品突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那些我不知名的画家,其作品的穿透力真是神了。在一幅18世纪风景画前,我足足看了二十分钟,还是意犹未尽。
不经意间“撞见”了毕加索,这幅《静物》巨制作于1924年,正值年富力强的毕加索,绘画艺术进入鼎盛时期,画面中的张力尽显画家的激情,黑与深蓝背景,使画面深邃而富有活力,讴歌生活的恬淡。我不禁想到了前几年毕加索在上海遭遇的冷待,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在西班牙艺术大师戈雅的作品《夫人肖像》前,惊叹这幅写实和传神的经典,把人带入过去的时代,气闲神定的画面表现出独有的意态。在这特殊纪念展中,也有莫奈、塞尚、西斯莱、高更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陈列。法国印象派大师古斯塔夫·卡耶博物的《银色的运河》,描绘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景色。绘画的境界是如此沉郁,简单构图牵引出如此丰富的蕴涵,色调平稳真不能相信出自印象派大师之手,这就是1872年时的欧洲大陆的平常景象,不平凡的画景。
抬腕看表,又到集合时间了,说真的有点依依不舍,与都柏林美术馆的邂逅变成了一段不容忘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