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尘埃落定的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还是筹划之中的上海哈罗国际学校,其母体学校都是英国知名的私立贵族学校。前者建于1859年,是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大不列颠军事家并曾两度任英国首相的惠灵顿公爵而命名;后者的著名校友中包括诗人拜伦、英国首相丘吉尔等。
这两家都是传统意义的国际学校,由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开办。据了解,目前而言,落户申城的英国私立名校的招生都仅限于境外学生,并不招收境内学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大陆对于海归及各国外籍人士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是,这个特殊群体子女在华的教育需求也促成了市场迅速发展。因此,不仅是上海,乃至全国都掀起了“国际学校”热。国际学校中,除了有招收中国学生又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学校、本地学校开设的国际部以及外国机构或个人开办的补习中心这三类外,类似于哈罗公学这样的私立名校也对在中国开设“卫星学校”兴味甚浓。
据上海市教委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本市仅限招收在沪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共有36所,包括了今年开学的上海惠林顿国际学校。
英国寄宿学校协会全国总监希拉里·莫里亚蒂近日在沪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年来,英国学校开设海外学校正在流行,称之为“卫星学校”。英国私立学校进行国际拓展也不是个别现象,比如,此前哈罗公学就已在泰国曼谷、中国北京、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分校。英国对于包括惠灵顿、哈罗在内的私立寄宿制学校有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了20大类294项条目。“不过,每所学校在海外开设的‘卫星学校’不受这些条例的监控,教学质量主要由母体学校负责。” 她表示。
本报记者 马丹 实习生 许邦华